万科副总裁周卫军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表示,万科将于今年下半年左右公开推售户均仅15平方米的极小户型。以每平米6000元的价格来计算,总价只需9万左右,首付5万,月供700、800元。
极小户型:空间虽小居住功能俱全
据万科介绍,其极小住宅概念来源于日本和香港的超小城市公寓,欲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多重的居住功能,以求达到较舒适的居住感受。新开发的极小户型将主要针对刚大学毕业的18-25岁有置业需求的年轻人。据悉,为获得市场认可,万科已在其位于广东东莞的建研基地设计出第一代样板房。在其样板房中,万科通过对85后群体精细的生活测算,设计出完善的收纳、厨浴、社交系统,甚至包括如何实现在社区玩切客、三国杀这样的时尚社交活动。
尽管有专家从设计的角度对极小户型存在的实用率较低,公共分摊面积较大,居住人口密集、户数多及物业管理提出质疑,但万科表示极小户型是通过简化或重新组合户型内部的传统功能来达到减小居住面积的目的。
在万科对媒体的介绍中,其提到将会为住户提供一个公共的会客室,这样就把住宅内部可分离为公共服务空间的部分分离出来;这种空间整合的方式会大幅度的缩减单户面积,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从户型空间的层面讲,极小户型居住空间的功能区重叠设计,主要是通过可变的家具设备来实现的。在同一空间中,通过入墙式沙发床,轻松实现卧室和客厅两种功能空间的转换。白天是双人沙发和茶几的家具,晚上把沙发收起,入墙床打开,同时把可移动茶几放在床边作为床头柜,这样就出现一个温馨的卧室。在管理方面,主推“自助式管理“物业服务,通过强化住户的“主人翁意识”及个人素质,采用轮流值班制度,来实现低成本的物业管理。据万科介绍,目前“自助式管理”已在其位于深圳的万汇楼保障房项目中得到了较好的运作。
作为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一种探索,万科坦言到目前为止,极小户型还只是一种尝试,谈不上大范围推广。万科有部分项目正在计划推出此类产品,企业也会观察产品投放后的市场反应。
根据记者了解,万科已在陕西西安市动工建设其极小户型项目,预计下半年底至明年初面向市场推出。
万科保障房:万汇楼57年方能回本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万科在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窘境就做了积极的探索。
2006年,万科出资面向全社会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并无偿投资建设中低收入宜居住宅实验项目“万汇楼”。彼时在户型上主推35平米左右的小户型,“万汇楼”作为万科在保障房项目上的第一个尝试,充斥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万科总裁郁亮之前宣称:保障房只要有1块钱的利润,万科就会去做。
但是理想和现实经过碰撞之后,结果往往很残酷。据媒体报道,自2008年交付以来,尽管“万汇楼”出租率稳定在92%左右,最高时达到100%,但“万汇楼”总投资为4624万元包括土地价款1166万元在内,其中1500万元是万科的专项费用,若以“万汇楼”的目前的经营模式和出租回报率,其余3124万元成本需要57年才可以收回。
人民网记者了解到,万汇楼的租金为400—650元/月,申请入住的租户需满足“月收入2600元以下,且无房无车”。与政府廉租房最大的区别是,万汇楼的住户都很年轻,主要是大学以上学历,在广州及周边工作的非广州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往往不符合广州市廉租房的申请条件、又无力购房。万汇楼作为首次对保障房的尝试,万科称其为保障房建设贡献经验,提供了可供复制的样本。
专家:市场前景还有待检验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称:万科推出这样的极小户型住宅其实是之前小户型住宅的一个“精简版”,减掉了客室等主体功能,适合都市单身男女作为一个过渡性住所居住,不适合作为长期住所;其较低总价也与其市场定位的准确息息相关。王珏林同时认为,开发极小户型作为商品房出售,可能在一线城市推广起来比较困难,毕竟在如今的限购令之下,一线城市的本地居民不缺房,外地有资质的购房者一般都不会选择极小户型作为其首选,因为这占据了一个购房资格名额,其市场前景还有待检验。
|
万科欲推极小住宅迎刚需 保障房之外欲辟另一蹊径
2011-08-24 | 来源: 人民网
------分隔线----------------------------
- 上一篇:碧桂园提速布局旅游地产
- 下一篇:金地集团下半年加快拓展二三线市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