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影响太大了,对金融影响更大。这个报告还是很让人振奋的。
房地产业未来发展仍有坚实支撑。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总量需求基本得到解决,房地产市场正从增量市场为主向增量存量并重过渡,但一、二、三线城市等存在结构性问题。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因素仍然支撑房地产业发展,对中国房地产业不宜过度悲观。 ![]() 一是城镇化率和质量的提升支撑房地产业发展。从全球看多数经济体城镇率超过60%后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增长。首先,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6.70%。中国城镇化率至少还有10%的增长空间。其次,2021年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为46.7%,如果着眼于“人的城镇化”,户籍城镇化率提升会催生城镇住房需求。最后,我国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人口流动,特别是从中小城镇流向大城市是长期趋势,一线城市及人口增长或人口流入多的城市会新增住房需求。二是家庭小型化趋势提高居民购房需求。1982年以来,我国家庭规模呈迅速小型化态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家庭总户数从2010年的4.02亿户上升至2020年的4.94亿户。我国家庭规模还将继续缩小,家庭户数增加,这将提高住宅需求。三是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较大。四是城市旧房更新需求较大。 从世界各国看,房地产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房地产投资占各国固定资产投资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美国房地产业占GDP的12.9%,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之比20%左右。由此,在未来一段时期,房地产业仍将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角度看,报告对有关部门,对金融政策的研究制定,有参考借鉴意义。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转型期,正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一是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同时,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包括改革开发方式、融资方式、销售方式,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三是当前要实施好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四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当前,中国房地产业遇到的问题首先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问题,这是与全球其他经济体有较大差异的地方。因此,从微观企业角度,甄别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很具有参考价值。报告中提出,建立房地产企业健康评价预警体系,强化房地产融资全口径统一监管,十分必要,有助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报告让人振奋
2023-12-19 | 来源:
------分隔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