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表示,2014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通过对比2013年的央行的一些做法与表述,可以发现央行的整体基调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与2013年的“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相比,2014年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其实也是“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的某种延续。
从数据来看,虽然货币供应量总量巨大,增速也不低,但通过央行对2013年初货币总量扩张较快的调控后,2013年全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6%,增速比2012年末略低0.2个百分点,与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较为接近。这一点充分表明,央行在2013年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采取了“不放松”的态度。也正是在2013年,银行间市场的“钱荒”现象也表明了央行“不放松”的现实选择。
从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对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来看,“不放松”银根也将在2014年延续。比如主要政策思路中,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此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思路同样也意味着总量相对稳定,合理控制增量。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想借2014改革之年以大投资来大兴土木与建设的想法同样也难以获得央行货币政策的支持。
因为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已经看到了以下的现实:近些年来,中国形成了外需和国内投资“双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地方主导的大规模融资建设模式进一步强化,在稳定了GDP 增长率的同时,也增大了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增长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仍在上升,高投资模式以及资源过度向房地产等领域集中,容易导致债务水平上升,并可能对其他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形成挤出,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构性问题也使总量政策的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央行没有选择,一方面严控流动性闸门,同时优化信贷结构与投向,在调整中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的难题。
2014年虽是改革年,但却不是银根放松年,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对货币当局而言,唯有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央行:今年货币政策不放松不收紧将延续
2014-02-10 |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