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上,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正在成为热点。昨日,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汕头市政府和中信集团等政商界展开商讨,以粤东开发探索为样本提出新城镇化发展战略中PPP模式作用显著,充分运用了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认为PPP有重要的正面效应,能提高财政资金总体使用绩效,粤东不少地区在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推进扩容提质。目前,中信地产已投资60亿元参与汕头基建海湾隧道项目。不过有关专家提醒当前还需注意风险分担、利益可调节、监督管理等重要因素。
PPP模式对口城镇化
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多位专家昨日指出,PPP模式有望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大力推广,由社会资本承担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这也可能成为不少开发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以汕头为例,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汕头市正在精心包装策划一批PPP模式项目,吸引海内外潮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不竭动力。
“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全市的资金需求预计在上千亿元以上,城乡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巨大,推广PPP模式未来大有可为。”汕头市常务副市长郑通声表示,汕头已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并向财政部上报PPP示范项目。
房企“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积极推行PPP模式,用以缓解地方债压力也是一个不得不考量的重要因素。“PPP推广在中国还大有市场,其中有几大要素尤其需要注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PPP专委会秘书长孙洁在昨日会议上表示,一是法律上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二是风险分担,让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一方承担,比如政府政策能力范围内的由政府承担,同时对于经营型的风险不应该让政府承担,三是利益可调节,遇到长周期项目中的各种可控不可控关节,需要坚持这一原则,最后是监督管理。
在PPP模式正欲大行其道的当前,不少央企凭借先天优势,饮到头啖汤。中信地产认为,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重要转型阶段,未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并非来自住宅,而是来自新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孵化培育等新的市场机会。这个变化对于中信而言,正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据悉,中信地产通过股权合作来撬动银行信贷。在收益方面,中信地产可通过车辆年票中的年费、通过经营性土地收取配套服务费等方式获取回报。
除了中信地产,复星集团亚特兰蒂斯项目、天贸城和豫珑城项目均采用PPP模式。在地方政府层面,近期,广州、河南、浙江、贵州等多个省市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并签订具体基础设施项目推动PPP模式发展。
●对话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
记者:PPP模式在目前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推广,能带来哪些明显的好处?
贾康:PPP新的机制里,我觉得可以观察到一些明显的特征,一是参与政府和非政府主体风险共担。另外,与风险共担对称的利益贡献。我们现在的基本认识是,不同意把PPP理解为简单的融资模式,它从融资切入以后实际的制度创新意义已经提升到了管理模式。
记者:对于目前特别谨慎、压力很大的开发商来说,这可不可以理解为新的机遇?
贾康:PPP的创新显然对一批企业提供新的生存发展空间。PPP模式一般来说至少周期20年、30年,国际经验还有更长的,锁定很长时间,确立比较明显的投资回报水平。以这种方式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同事,对于整个社会也注入了持续的创新和稳定性的力量。 |
输血新城镇化 “PPP”弄潮粤东
2014-11-06 | 南方都市报
- 上一篇:美国QE3退出提升房企海外融资难度
- 下一篇:今年中国或将首次成为资本输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