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消费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首份消费金融研究,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平均贷款通过率为69%。
会上,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毛宛苑透露,当前我国消费金融不良率为2.85%,风险总体属于可控范围。其透露,下一步将推动金融消费公司发行金融支持债券。
现状 消费金融公司90%以上资产是贷款
事实上,在经济增速较弱的阶段,各家机构更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管理的能力,在互联网发展、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的时代,如何准确进行风险甄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定价,是关系到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部副主任毛宛苑表示,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陆续批设10家机构开业,另有数家机构正在筹建,截至2015年9月末,行业总资产510多亿元,贷款余额460亿元,服务客户560余万,不良贷款率2.85%。也就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90%以上的资产都是贷款。“总体来讲,2.85%还是属于可以控制的范围,行业运行整体平稳,业务规模逐步扩大,盈利能力逐步提高。从我们了解的国外情况来看,日本的消费金融不良率一般在4%—5%,欧洲做得比较好的大概在3.84%—6%。”
对于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PPF集团最高管理委员会委员、英国央行前副行长梅凯威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相比欧洲、英国和其他地方,中国的GDP增速依然很高,对经济的拉动也从投资转向消费。梅恺威认为,经济总是有起伏的,对中国经济未来有信心。他认为当前资产质量压力问题是全球共同的,目前大型企业以及房地产业和银行都面临很大的风险,但由于消费金融是短期贷款、又是面向非常分散的个人,因此整体风险形势会更好。
捷信中国首席执行官伊戈尔也指出,捷信金融目前在国内的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贷款主体为分散的个人,人均贷款额度仅为3000元,这些因素使得消费金融风险整体比较好。
前景 国内消费金融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8年至2014年间,全国个人消费性贷款的余额规模从人民币3.72万亿元,增长3倍多至人民币15.3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提供个人短期消费贷款的余额规模从2008年起已增长至3.25亿元,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随着国务院今年6月份放开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准入以后,消费金融市场竞争的力量正逐渐趋向多元化。加上国家提出“互联网+”的发展战略,除了传统银行以外,传统的商超、电商巨头、互联网公司,以及新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纷纷入局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首席财务官周钧明表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消费金融为更多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80后”“90后”,甚至“00后”群体。“互联网消费的需求将与日俱增,网上消费已经是年轻人最主要的消费方式,因此,发展互联网的金融,可以拉近金融与客户的距离。”
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一般信用的贷款规模将高达28.4万亿元,将占到消费信贷总额的36.5%。周钧明认为,未来在经济转型、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提前消费意识提升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张红盛则认为,消费金融在拉动消费增长,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具有明确的意义,消费金融的发展更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消费拉动GDP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发展消费金融还要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目前人行金融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目前已经收录了8.7亿人,1900多万户企业的信用记录。 |
9月末消费贷款余额460亿元 消费贷余额7年增3倍
2015-10-29 |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