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瑞士、丹麦、瑞典及欧元区之后,日本今年也开始实施负利率,负利率已被一些国家视为提振经济的良方。然而,负利率也引发了很多批评,有经济学家认为,负利率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经济而言,长期来看是毒药而非良方。
什么是负利率?
所谓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对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征收负利率,并不是说银行对普通储户会收取利息费用。
负利率的操作
目前的负利率操作有两种: 1是政策利率直接为负,如欧央行和瑞典央行。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不再生息,反而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2是分层利率政策,如日本、瑞士、丹麦。将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分为各个层级,仅对部分层级的准备金执行负利率。
负利率的利与弊
在理想状态下,负利率政策能够起到的效果是“放水”,刺激银行继续增加对于企业以及家庭的放贷。负利率还有另一个可能的作用,即当一国实施负利率时,投资者可能去国外寻找更好的回报,这会导致货币贬值。货币贬值进而会抬高进口价格,有利于该国对抗通缩,给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利好。
负利率也有可能成为毒药: 1、负利率直接增加了银行的成本,部分成本可能会转嫁给储户。当居民存款的萎缩,刺激银行增加信贷投放也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迅速下降; 3、负利率政策亦会对金融市场造成负面的影响。 |
良方还是毒药? 负利率的是非题
2016-04-20 | 经济日报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广东省83个白名单项目已放贷119亿元 24-04-18
·国有行多数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增加 中行增超千亿 24-04-03
·2023年末广东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09万亿元 24-04-03
·公司信用类债券是实体企业第二大融资渠道 24-03-18
·广州房地产融资第二批“白名单”纳入116个项目 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