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央行多次表示要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和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之后,压抑已久的房地产股债市场双升。
A股房地产板块整体上涨2.84%,其中保利等上涨超7%,金地涨6%。H股15只地产股的涨幅超过10%,奥园等涨幅约15%。地产债方面,“21阳城01”涨12.2%,“20金科01”涨11.4%,“19世茂G2”、“20金科03”等涨幅均超9%。
行业股债表现提振了信心。但分析认为,并不意味房地产将一定迎来宽信用周期,边际调整不会更改“房住不炒”的大方向,力度有限。
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被过度解读 社融结构性偏差依旧
11月10日,央行公布个人住房贷款数据,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由于是单独公布,该数据被部分媒体过度解读。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前值为10%。虽然增速稳住了,但金融数据结构性偏差依旧。因为政府债发行进度错位,10月政府债券净融资6167亿元,同比多1236亿元,对社融形成明显的支撑。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101亿元,同比多增766亿元,从细分项来看,增量主要来自票据融资,信贷结构表现一般。居民需求并未稳定,持续下滑,体现为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221亿元,前值为4667亿元,减少了446亿元。
因此,尚不能对部分媒体的报道和定性盲目乐观。因个别问题而导致的行业信用风险蔓延,部分城市前期调控政策过紧,在刘鹤副总理和多部委表态后,已着手对政策的纠偏。房地产信贷的放松只是边际上的放松,从政策放松到银行实际加大信贷投放也还需要时间。有关人士透露,目的是为保住民生,让房企的存量房能够继续施工,避免出现大规模无法交付的情况。
土地出让和发债等政策微调 企业加紧回购和增持
与此同时,第三轮集中供地政策开始宽松。土拍门槛较第二轮有明显降低。部分地块的起拍价出现调整,部分城市下调了土拍保证金比例和首付款比例,还有部分城市将缴纳保证金的时间进行了顺延,但皆有底线。
11月9日,中国银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企代表座谈会。部分参会房企有计划近期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这被市场解读为房企有望通过境内发债的方式为自身输血。此外,高盛买入中国房企债券被热炒。
部分房企通过加紧回购债券和增持股票以表示对行业和企业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奥园、新城、旭辉、金茂、正荣、金辉、建业、阳光城、融信、祥生和中梁在内的20余家企业对美元债进行了回购或赎回的举措。此外,包括碧桂园、世茂、旭辉、富力、中南、正荣、禹洲、绿城、建业、上坤等房企大股东纷纷出手增持股票。
沈阳尝试松绑限购却模棱两可 地方放松尺度不会过大
部分城市在购房政策上希望有所松动。除前期哈尔滨补贴购房,武汉发文对总部企业人才限购进行了松绑。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沸沸扬扬的沈阳松绑政策虽未一日游,但前景难卜。为应对市场下行压力,沈阳召集各大企业,线下通知从11月11日开始,放松限购限售等一系列房地产限制性政策。但沈阳市房产局却对外称,“没有这个消息,没收到相关通知”。与此相应,辽宁省住建厅近日印发《辽宁省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行动方案》,要求各地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整治突出问题,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自三季度GDP降至5%以下后,尽管高层表态促稳定健康,但更多是从维稳角度出发,“房住不炒”依然是长期坚持的国策,推进和加大保障住房供应的战略并未发生改变。矫枉不能过正的同时,政策定力不会放松。
|
“房住不炒”前提下维护房地产平稳发展
2021-11-22 |
------分隔线----------------------------
- 上一篇:经济日报:房地产业应拥抱绿色机遇
- 下一篇:明年上半年房企美元债还款压力仍在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广东省83个白名单项目已放贷119亿元 24-04-18
·国有行多数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增加 中行增超千亿 24-04-03
·2023年末广东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09万亿元 24-04-03
·公司信用类债券是实体企业第二大融资渠道 24-03-18
·广州房地产融资第二批“白名单”纳入116个项目 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