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绿化 > 正文

“达芬奇”敲响行业警钟 行业协会应检讨

2011-07-21 14:10 | 来源:《东方早报》

我要分享

 

  “整个家具行业自己要检讨,特别是对国际品牌的包装要检讨,我们自己的家具做得很好,质量一点都不差,完全可以去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不应该过多去渲染国际品牌,造成消费者的崇外心理。”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针对“达芬奇”事件的回应言辞凿凿,却未能得到舆论的支持。

 

  早报记者就此采访多位学者和业内人士,大部分人认为,不能将“达芬奇”割裂出整个行业与社会监管,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都应就此检讨和自审。

 

  业内人士呼吁

 

  家具企业“自律自查”

 

  “‘达芬奇’事件再一次证明,企业诚信的重要价值。‘达芬奇’错就错在失信于消费者,失信于公众。”同济大学经管院院长尤建新感慨称,“很多年前我们讨论欧典地板,现在我们谈论达芬奇家具,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企业不能丢掉诚信,否则就会失去一切。”

 

  2006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欧典”地板造假的内幕。这家打着“德国进口”的地板厂商实为彻彻底底的“中国制造”,一时引发社会热议和反思。对比前后两次事件,欧典地板和达芬奇家具在很多方面相似。

 

  对此,尤建新告诉早报记者:“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即便是达芬奇家具CEO潘庄秀华,也深知诚信和声誉对企业的重要价值。2011年7月11日,在出席达芬奇家具情况说明会时,潘庄秀华一度强调自己和企业的诚信理念。“经过几天的思考,我想明白了,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我都要坚持用诚信去面对。”潘庄秀华称。

 

  “达芬奇”事件确实给整个中国家具行业敲响了警钟。楷模家具总经理徐国芳就在公开场合呼吁称:“整个家具行业自己要检讨,特别是对国际品牌的包装要检讨,我们自己的家具做得很好,质量一点都不差,完全可以去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不应该过多去渲染国际品牌,造成消费者的崇外心理。”

 

  尽管已经过去一周,但“达芬奇”事件的影响仍然在发酵。7月15日,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就呼吁家具企业“自律自查”。“全社会应该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和经营行为的监管,切实维护家具市场的良好经营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作用,形成行业健康发展的制约环境。”王克强调。

 

  维权律师:

 

  工商、质检等应最先受责备

 

  “‘达芬奇’事件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著名维权律师邱宝昌坦言。邱宝昌是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曾以义务为消费者维权而闻名。针对此次“达芬奇”事件,邱宝昌强调,公众应该去反思:是什么默许了“达芬奇”的存在?

 

  “首先,达芬奇家具入境时,如果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仔细查验、一一对应报关单,不难找出漏洞。”邱宝昌称。实际上,在“达芬奇”事件曝光后,上海海关很快在“达芬奇”来往单据中,发现了其家具存在境内“一日游”的假象。

 

  “其次,达芬奇家具的一些品牌产品是由东莞等地厂家代加工生产的,当地质检部门如果进入这些工厂检查、查验每一批货,就会发现标着‘意大利产’、‘美国产’的家具,就应该有所警惕。”

 

  “最后是销售环节,只要当地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稍微仔细地检查一下,至少其虚假宣传和不标产地的问题就很容易被发现。”邱宝昌强调。

 

  新华社的报道称,“达芬奇”在华开店13年来,竟然没有一家执法单位曾上门检查过。在解释其中的原因时,记者援引一位工商人士的话称:因为抽检涉及购买费用问题,目前在流通领域抽检的多是涉及面更广的大众商品,像达芬奇家具这样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属于小众消费群体,因此往往很少抽检。

 

  邱宝昌的观点得到不少人的响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顾问李志起指出,“达芬奇”事件中,首当其冲应该被责备的便是工商部门、质检部门等。“‘达芬奇’虚假宣传品牌文化,产品质量不合格,工商和质检部门哪里去了?”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