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近年来我省房地产企业在公益慈善事业投入上已经趋向常态化、机制化。相比在突发灾害中以大额捐款造成轰动效应的公益行为来说,许多房地产企业更多地将工作重心转向探索扶贫济困新模式、建立规范化运作的公益基金制度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公益资源投入也更多沉淀到基层、一线去,并更加重视通过多方协作去推动公益活动的持续性和实际效果。
扶贫闯出“产业扶贫”新模式
去年6月30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碧桂园及其创始人杨国强、执行董事杨惠妍向广东扶贫公益事业捐款2亿元。该笔款项除了用于广东各市县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卫生、农村饮水、道路等项目外,在杨国强头脑中更有一个特别的想法——将其中5000万元定向用于清远贫困村落的整村扶贫工作,实施系统扶贫。这一想法来源于碧桂园过往定点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经验。在杨国强看来,扶贫济困不应现金一捐了事,而是全程参与,且更重视授人以渔,来实现帮扶对象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该系统工程立足于当地自然环境及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实际情况,利用碧桂园的资源优势;计划规划建设连片300亩的苗圃示范基地。该基地由碧桂园公司属下的花卉场进行规划,农户以土地入股进行利益分成,种植出来的花卉树木由碧桂园公司回收,村民则可以进入苗圃示范基地工作赚取工资,以“公司+苗圃示范基地+农户”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树山村扶贫模式的探索,寻求一条在粤北贫困山区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道路。这一企业、政府多方协作推进扶贫的努力,也创造了我省房地产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新模式。
公益深入一线基层
在众多房企关注贫困山区扶贫助教时,也有不少企业在公益活动的重心,更多投向对本地城市弱势人群的支持上。
近期,保利地产的公益基金“和基金”就提出今年公益工作的创新内容“善居养老”。该项目规划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围绕“一个队伍服务,两项资金捐助,三个中心建设”展开。“一个队伍服务”是指和基金在社区组织义工队伍,探访社区老龄群体。“两项资金捐助”,和基金首先与居委会合作,对社区老龄群体状况进行摸查,拨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孤、寡、残疾及“空巢”老人的服务;第二,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养老住宅产品、养老服务等进行专项学术研究,使善居养老更贴近老龄群体需求。“三个中心建设”包括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邀请医疗机构定期开展社区义诊活动;建设“社区老年人大学中心”,在社区内招募有一技之长的长者为老师,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用”;建设“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在社区开辟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区域、增加老年人晨练所需的体育设施,在会所增设经典杂志,配备放大镜等设备方便长者阅读。根据保利方面的设想,全年善举养老计划不仅在惠及省内各保利地产开发的社区楼盘,还将实现覆盖其在全国40个城市的超过100个社区,服务超过10万人次。
|
扶贫济困 广东房企再出手(2)
2011-07-01 | 南方日报
- 上一篇:金地8.36亿元收购至祥置业61.96%股权
- 下一篇:珠江地产:饮水思源乐善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