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新华网举办的2011(首届)中国保障房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碧桂园集团等十家房企荣膺“2011中国保障房建设推动力企业”。
一贯专注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区域的碧桂园的获奖,引发外界对一线城市以外的保障房的再度密切关注。由于政府和舆论的高度关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保障房开工任务已基本达标,但二三四线城市的保障房建设一直不如人意,资金来源更是这些区域的难解之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伟表示,明年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仍可能较大,中央安排专项资金的时候建议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向偏远地区有所倾斜。对此,财科所所长贾康建议,要在市场的环境下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去创新发展以调动民间资本共建保障房。
据住建部10月10日最新数据: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986万套,开工率98%。而二三线城市保障房建设呈现喜忧参半的特点,超额完成建设任务与开工率严重不足并存。
据悉,二三线城市如果仅依靠地方相对薄弱的财政,想要大量投入保障房建设,可谓“有心无力”。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乃至经济更为落后的县级区域除政府投入外也缺乏外部资金关照,使得保障房建设处处捉襟见肘。
面对三四线区域保障房建设的困局,作为民生地产的代表企业,碧桂园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据悉,碧桂园早在2007年便开始探索三四线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试点选在了内蒙古的满洲里市和广东肇庆。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国的北方边陲小城。碧桂园承建了满洲里最早的经济适用房项目,位于城北新区,总共162套,总建筑面积为10232.44㎡,由碧桂园投资近2000万元,花费2年时间建设完工,带简单装修出售。预售价低于2000元/㎡,受到了满洲里众多低收入家庭的欢迎,也成为确保人民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满洲里市进一步发展的惠民工程。
碧桂园承建的满洲里经济适用房
据碧桂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比满洲里更早的保障房尝试始于2006年。碧桂园在广东肇庆开发了名为“蓝领公寓”的项目,共有近1800个单位,是一个面向某高新科技工业园内普通工人的租赁房公寓社区。其中“二人世界”户型为16平方米,比万科近期在西安试点的“极小屋”整整早了五年。
碧桂园试点的这些保障房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深入三四线城市,开发商负责承建、运营,政府只需在土地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其他费用由开发商负责。
受制于选址、成本及配套难题,保障房建成后是否实用成了许多建设单位的难题。碧桂园则巧妙地利用其擅长的“配套先行”综合开发模式予以解决。
据介绍,碧桂园于今年6月在广州花都区的梯面镇启动了扶贫开发与名镇建设项目。碧桂园集团共投资2.1亿元,在提供安置保障房外,碧桂园还主导旅游风情街、农产品市场改造、旅游大道改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截至9月底,已率先完成敬老院、幼儿园、卫生院门诊楼的改扩建工程。
碧桂园总裁莫斌透露,碧桂园还有意组织专门团队参与保障房建设,“更多、更深入地参与保障房建设”。
|
碧桂园破解三四线城市保障房困局
2011-11-02 | 中国经济网
- 上一篇:奥园连拿南站2地
- 下一篇:万科称近期没有降价计划 按购房者愿接受价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