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大型陶瓷企业逐渐将目光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只有13年历史的陶瓷企业在过去发展迅猛,公司在国内稳步发展,而何乾董事长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是,公司的海外路线究竟应该怎么走? 对于海外市场,其实很多陶瓷企业并不陌生,多年来,国内很多陶瓷企业都在帮意大利等国外知名企业贴牌、代工。在何乾看来,这种贸易的形式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战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自主品牌推向海外,特别是在经济实力以及消费水平并不算非常高的“一带一路”的国家里面,有着宝贵的市场机遇。
近年来金意陶通过不同的方式出海 在海外单打独斗并不容易,随后金意陶与国内3000亿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的合作,给了何乾一些启发。 借势深挖马来西亚市场 2017年春节后的一天,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出现在金意陶的总部,这是一次对合作伙伴的例行考察访问。杨国强一如往常地对新产品兴致勃勃,同时考虑将这些更好的产品用在碧桂园的新项目上。 一年多前,金意陶成为了碧桂园马来西亚新山项目森林城市的供应商之一,专门为森林城市提供瓷砖产品。与海外房地产项目直接合作,这种形式的出海对于金意陶来说是第一次。50余万平方米的瓷砖需求量,但品种较少,可以说碧桂园是非常优质的客户。
金意陶新总部展厅 负责跟进森林城市项目的金意陶集团副总经理黄雪芬去年多次到新山的项目所在地考察。据她讲述,十多年前金意陶与碧桂园有过短暂的合作,而多年后能够再度合作,背后有着一些原因。黄雪芬表示,金意陶多年来坚持国际化,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等地有专卖店与经销商,对海外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在国际贸易的经验上比较丰富,并且能够快速提供相应的服务。 “我们会在马来西亚市场上站稳。”按照何乾的想法,并不简单将此次的合作看成是一个订单,而是把碧桂园森林城市这个项目的合作当作是一个契机,在新山也建立专卖店,而森林城市既是公司的服务客户,也是金意陶海外项目的样板,随着森林城市知名度与品牌的提升,金意陶在马来西亚也能够得到成长。
碧桂园马来西亚森林城市 可以看出,金意陶对森林城市项目有着很大的期待与信心,而这种信心也来源于公司高层对新山以及项目未来的看好。黄雪芬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大型海外项目无疑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在森林城市项目上,碧桂园本身有着很强的实力,并且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能够克服很多的困难,同时,新山与新加坡很近,也让大家想起当年的深圳与香港。 何乾认为,森林城市项目显示了碧桂园的前瞻性,一方面将很多企业聚集到一起,让配套的企业跟着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种合作出海的模式,另一方面不能简单认为这是一个地产项目,森林城市也将中国的生活方式输出海外,提升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对于出海,国内很多陶瓷企业并不陌生,多年来,国内陶瓷企业主要采用OEM形式进行对外贸易,但何乾认为,这种单纯的贸易出口并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他更看重的是自主品牌的出海,目前的金意陶正在进行这个阶段的转变。
金意陶中意研发人员 但目前来看,中国陶瓷出口量呈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各类陶瓷出口2125.7万吨,比上年度下降6.80%,出口额165.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7.5%。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何乾分析,一方面因为一些国家的瓷砖产量在增加,而我们的生产成本在上升,还面临一些国家反倾销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部分企业直接在非洲建厂,从数据上就减少了出口总量。 而正是由于反倾销的隐患,多年来国内很多陶瓷企业为了稳健经营,有意控制海外销售的比例。何乾则认为,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寻找到机会。他说,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与人民生活水平还并不算太高,中国企业可以把握住这个机会,与其经济比较水平同步匹配,培育自己的品牌。
“如果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营销体系与服务体系,也就意味着这个市场的可控程度在增加。”何乾的逻辑是,通过把握这样的机会来构建体系,从而使得海外市场的潜力变大,进而再将更多的资源投向海外市场,把自己的品牌传送到全球各地。 |
融入“一带一路” 金意陶携手碧桂园出海开启中国陶企国际化新路
2017-05-25 | 金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