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在投融资、用地、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做大做强旅游企业”的提出尤为受到旅游业界关注。实际上,旅游用地界限模糊,用地指标紧张等问题,一直尚待解决。业界呼吁,设立“旅游用地”门类,加以政策扶持和规范。
界限模糊地产商借“旅游”名义圈地
“旅游用地”,实际上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模糊地带。根据《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公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但究竟何谓“旅游用地”,并没有更为明确而具体的定义。也正因如此,地产开发商以“旅游”名义圈地,开发商业地产,这一类“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屡见不鲜,并饱受诟病。
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陵岛,长期以来遭地产商觊觎。2012年,东起十里银滩,西至北洛湾马尾岛,优质资源为楼盘们悉数占尽,沿着海滨路,是众多未经规划的酒店和家庭旅馆,有些因烈日暴晒和海风侵蚀,墙体剥落,在一线海景边,几栋烂尾楼尤为刺眼。
实际上,旅游地产之所以广受地产开发商的追捧,是因为旅游越来越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旅游发展也正在向度假休闲时代迈进。2009年,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已经被提升到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将拉动投资。据统计,中国至少27个省区市制订的“十二五”规划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中的领头产业。
而发展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商也从中尝到了甜头。根据数据显示,作为某房企首个旅游地产项目,2011年7月首期开盘,不到3小时销售额超5亿元。
但这些旅游地产项目,旅游功能发展如何?深圳香蜜湖项目,上世纪90年代开发建设时是旅游用地,至2010年香蜜湖的旅游功能几乎全部退化,取而代之的是家居广场和汽车城,旅游用地被商业盘踞。
“是不是以‘旅游’名义圈地,关键是看该项目具不具备旅游功能和要素。”旅游营销策划专家表示,的确存在一些旅游地产项目,并未在“旅游”方面下功夫。
指标紧缺好项目难发展
目前旅游项目建设的用地,划归到建设用地之内,但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表示,在郊区,由于用地指标受限,不少投资方的一些旅游项目就此被卡住,难以进行,这也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用地指标紧缺,导致旅游大盘缩水,西双版纳就遭遇过这样的窘境。据有关媒体报道,2012年西双版纳旅游地产投资规模近1800亿元,但真正落实的不到三分之一。不少项目无法通过用地指标审批,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事实上,正因为不少商业地产项目借“旅游”之名暗渡陈仓,扎堆优质旅游目的地或风景区,掀起圈地狂潮,国土部门加大了督查力度,并且收紧用地指标,严厉整改违规征收土地、违建高尔夫球场和别墅等问题项目。
郑泽国表示,在广东,也有一些旅游项目面临用地指标紧缺的问题。上下川岛去年接待游客量超100万人次,旅游项目包括码头扩建、酒店建设等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完善,但用地指标紧张。“而且现在建设用地优先批给工业项目,这是旅游业面临的一个现实状况”。
陈南江指出,做好控制性强制规划,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土地管理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土地部门在审批流程上,可灵活且适当对旅游业倾斜。另外,如何节约建设用地指标,更是政府和投资方需要共同思考、解决的问题。
■观点
建议设立“旅游用地”门类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在投融资、用地、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是本次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的一大亮点。此次提出在用地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意味着今后或将进一步明确旅游用地的概念、门类,再加以政策规范。他建议,可以在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等门类之外,设置专门的“旅游用地”门类,加以规范与扶持,避免旅游发展中的用地尴尬,减少旅游用地的擦边球现象。
旅游营销专家同样表示,旅游用地亟待进一步规范,在旅游地产发展迅猛的当下,处理旅游和地产之间的关系是当务之急,设立专门的“旅游用地”门类,从政策上进一步规范和扶持旅游用地,对于旅游业而言是一大利好。
|
旅游业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旅游用地待规范
2014-07-04 |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