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上确定,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会议表示要从几方面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方面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加快银行资金周转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要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将有效信贷向“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此外,要统一产品标准和监管规则,加强证券化业务各环节的审慎监管,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上着重指出,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始于2005年。截至2008年底,信贷证券化业务试点共发行667.85亿元。但金融危机爆发后,监管层出于审慎考量暂停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直到去年5月22日,央行、银监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隔四年得以重启,目前已经进行了两轮试点。
记者了解到,去年开展的试点扩大了基础信贷资产的种类,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经清理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等均在鼓励之列。
同时已经有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等一小部分银行发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如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后的首单,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101.66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当期债券全称为“2012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说明书显示,当期债券的资产池涉及43名借款人向国开行借用的49笔贷款,均为正常类贷款,加权平均信用等级为AA。简言之,就是商业银行将自己手中的一些中长期、存量的资产包打包出售,通过此来释放一些贷款额度支持新的项目,认购者多为机构客户。
近日就有消息传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第二轮500亿元额度规模接近用完,监管层正筹备新一轮试点,规模约2000亿元。如果试点规模属实,将远远超过前两轮的规模,也意味着试点的扩容正式落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曾表示,中国金融领域改革的突破口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改革,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壮大债券市场,拓宽民众投资渠道。
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银行部研究员王晓楠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大,可以让更多商业银行参与其中,令商业银行贷款具有间接融资的特征,并在不增加负债规模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资产形态的多元化;同时能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分散贷款的非系统风险;并且可用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在有限的资本条件下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
此前,监管层多位官员就曾公开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将逐渐转为常态化。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曾公开表示,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信贷资产证券化从试点逐渐转为常态化,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创造了出口。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在银行间市场共发行了896亿元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但与超过百万亿规模的银行资产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2013-08-29 |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