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局昨日发布公告,11年前启动编制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终于正式确定了历史文化家底,并全部向社会公布。其中包括26片历史文化街区、40条骑楼保护区、7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2003年开始启动编制,历经11年反复研究论证、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上月获得省政府批复。该保护规划一直备受关注,被认为是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利剑”。
根据最终生效的保护规划,广州将对骑楼街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提出分级的保护、更新方针和措施。对于龙津西路、恩宁路等一类骑楼街进行重点保护,对于人民中路、海珠中路等二类骑楼街进行保护和逐步整治。规划还首次公布了广州市的77个各个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获重点保护。
30米“限高令”仍然有效
根据规划,广州历史城区为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1949年以前形成的城市建成区范围,面积为20.39平方公里。
此前在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历史城区范围内新建建筑物高度不宜超过30米,这也就是此前引发关注和争议的30米“限高令”。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护的办法与征求意见稿并无变化,只是一些保护对象进行了调整。”
历史文化街区增至26个
2012年初,保护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时,划定了22片历史文化街区。此后,根据一些街坊和专家的建议,恩宁路被列入了保护范围。在一次规委会上,有专家建议,应该将新河浦和华侨新村也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当时广州市长陈建华还建议历史文化街区里面要加上长洲岛。
记者对比昨日公布的规划发现,本次公布的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共有45片,其中历史文化街区26片,新河浦、华侨新村、长洲岛均被列入了名单之中。此外,小洲村、白云山、莲花山等19个片区则被列入了历史风貌区。
纳入历史文化街区后,究竟会受到怎么样的保护呢?规划中明确,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规划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另外,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活动时禁止大拆大建,应当坚持渐进式的更新模式。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在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20条街道纳入一类骑楼街
本次规划将岭南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的骑楼纳入了重点考虑,一些具有特色的骑楼街巷将受到分类保护。规划对广州市骑楼街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提出分级的保护、更新方针和措施。对于一类骑楼街进行重点保护,对于二类骑楼街进行保护和逐步整治。
百余文化名镇名村成保护对象
昨日发布的规划显示,根据国家和地方法规,规划确定古村镇的保护对象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历史风貌区的镇、村,传统村落三部分。记者对比发现,规划公布的文化名镇名村数量比前一版本增加了不少。
本次最终生效的规划显示,广州共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个,传统村镇93个。
478处历史建筑纳入保护
历史建筑保护一直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最受关注的方面之一,最终公布的规划显示,至2014年9月,广州市政府已确定两批478处历史建筑,但这些建筑的名单具体要以市政府批准、省政府核定的名单为准。
规划还显示,截至2013年10月18日,广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2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区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为2821处(包括市登记、区登记);以及文物普查新增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
广州骑楼街保护名单
●一类骑楼街:龙津西路、恩宁路、第十甫路、上九路、下九路、六二三路、中山六路、大新路、一德路、长堤大马路、人民南路、海珠南路、北京路、广卫路、文明路、万福路(部分)、同福西路、南华西路、洪德路
●二类骑楼街:龙津中路、龙津东路、人民中路、海珠中路、大德路、广州起义路、越华路、中山四路、北京路(部分)、大南路、泰康路、万福路、文德南路、珠光路、德政北路、德政中路、德政南路、东沙角路、南华东路、同福东路。 |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 重点保护骑楼街
2014-12-19 | 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