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房地产新一轮发展开始起步,由于各项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够,假按揭、拖延交楼、面积缩水、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烂尾楼等问题层出不穷,在数量众多的部分中小房企里甚至成为普遍现象。引导房企回归诚信,确保消费者利益,切实降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风险,让几大金融机构资金稳健安全地注入到大众喜爱的项目去,是当时的迫切问题。 为此,19年前,由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发起,联合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央媒体率先开创了联合性的“广东地产资信20强”评审(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2007年开始单独举办“深圳地产资信10强”评审),得到了广东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等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及国税、地税、工商、消协等部门的大力配合。此后每年根据国家新政策和市场风向做出提前调整,逐步形成完善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得该项评审成为全国最权威、最持久、最能综合说明房企综合实力、诚信程度和发展前景的榜单,成为广东房地产金融界信誉合作、强强联合、不断主动适应国家产业经济政策、推动建立广东地产金融新秩序的一项全国性首创,先后被北京、湖南、湖北、浙江、陕西、江西等省市借鉴,也成为业内判断房企资信情况和发展前景的一面权威性旗帜,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高度肯定。 19年来,该项评审不惟单纯意义上的大和强,注重企业资、信、责任和发展前景的完美结合,公正、客观体现企业发展前景和信誉实力,得到有关部门、海外投资机构、各大金融机构、众多房企、消费者和社会的全面认可。评审结果已成为各大银行开展信贷、授信、按揭、创新业务等的重要参照指标,自“资信20强”评审举办第五届开始,85%以上银行房贷流已定向流向广东地产资信20强房企,而2002年评审举办之初该比例不足30%。“资信20强”也成为多年来广东省内多项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广州等一些城市国土部门自2007年开始甚至将其列为出让土地时的唯一考核加分项,中小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也将“连续入选三届资信20强”列为必要条件。 19年来,以“资•信”为主题的地产金融峰会已在广州、深圳共召开28次,与此有关相关的评审会议已召开80余次,累计3500位次银行领导、房企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参会。银行主管行长与会70余人次,全国近30位著名经济学家、中地会顾问到会,40多位房企掌舵人曾亲自到会,政府主管部门领导都曾多次参会。构建完善的地产金融资信体系成为各界共识。 “广东地产资信20强”的评审历程也揭示,资信决定了房企的存续和发展,不断完善的资信体系让广东房企迅速崛起,占据全国领先位置。19年来,重视与有关合作方的资信记录,重视资信体系全面发展的企业,为企业从小到大,由大而强提供了可能。在健康可持续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几何式增长,19年间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评审得到了众多全国性大型房企的积极参与,从2002年开始举办首届至今,入评的广东地产资信20强企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广东走向全国,从年一、二十亿的销售额到几十、几百亿、上千亿、数千亿的销售额,成为全国房地产业的龙头老大。在几大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定支持和信赖下,房企伴随着“广东地产资信20强”的荣誉做大做强。截至目前,上一届入评“广东地产资信20强”和“深圳地产资信10强”的30家房企,占据全国市场总份额的22%,资信实力领先全国。 回顾广东地产资信20强19年的评审体系,一年比一年进步,一年比一年科学。 2002年,首届提出“树立房地产诚信榜样,引导消费者与诚信房企打交道”; 2003年,第二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评审着手将“资”与“信”分别细化,并强调提出必须减少拖欠关联企业资金等现象; 2004年,第三届评审开始,银行房贷资金进一步向“20强”企业倾斜,比例逐年提高,鼓励“20强”成为行业主导,承担起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 2005年,第四届评审适应多家企业发展较快的实际情况,在“资”、“信”基础上增加了“前景”考核; 2006年,第五届评审则详细考察房企在“调控年”融资状况和社会认可度,提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两个企业先进性原则; 2007年,第六届评审引导企业达成多项共识,不透支经济发展成果,坚持稳健发展,重点关注企业净资产、资产负债率、房地产流动比率的变化; 2008年,第七届评审提升多项指标门槛,净资产达12亿才能进入初评门槛,增加考察房地产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近三年累计还贷比例以及企业透明度、合作深度等不容忽视的指标; 2009年,第八届评审提出和谐银企关系建立在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基础之上,引导企业进一步取信消费者; 2010年,第九届评审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列为评审标准之一,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011年,第十届评审已形成资、信、前景、责任更为全面的资信体系,建立转型共识,使银企走上共同的和谐、共赢和发展之路; 2012年,第十一届评审在总结前十年评审经验基础上,形成更细化、更客观、更科学的标准,推进打造以资、信、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业。 2013年,评审全面提升总资产、净资产、过去三年盈利能力等指标,推动房贷资金注入到市场上广受欢迎的项目,支持房地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结合,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 2014年,评审调整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但继续提升总资产、净资产、过去三年盈利能力等指标,研究企业转型发展战略和创新,支持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2015年,评审关注企业使用信托、民间融资、高利贷等状况,关注企业融资渠道,对企业融资成本进行对比,强化资、信合作。 2016年,评审强调适应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关注去库存,关注企业融贷成本和旧城改造项目,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继续坚守负债率等指标。 2017年,评审继续围绕适应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关注企业在并购,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发展。 2018年,评审聚焦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的新机遇,推动银企合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关注企业在新型城镇化及特色小镇、租购并举、现金流等方面的发展。 2019年, 评审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银企积极参与和响应国家战略。 2020年,评审将持续推动响应中央号召,推动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时至今日,“资信20强”评审体系发展为近百项专业指标组成的深度检验房企资信综合实力的评审标准。不惟大,不惟强,其主要包括资、信、前景三个主要方面:“资”包含,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房地产流动比率、近三年累计销售额、综合销售率、还贷额和盈利能力等三十多项专业财务指标;“信,”包含相关部门评价、银行合作满意度、业主满意度等各方面的社会评价及社会责任贡献度为一体的多项指标;“前景”,以动态指标成长性、全价购入土地储备数量、土地价值、未来三年计划投资额、预期销售等为代表性。 完善的评审体系已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资信标准。以“巩固强强合作、挖掘新兴伙伴”为宗旨,每年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名单,过去18届中,累计有58家房企曾获评“资信20强”。 从过去19年的历程来看,“资信20强”评审及企业获评的意义主要有: 一、评审持续推动响应中央号召,推动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二、四大国有银行联合评审,是给企业最权威信用评级,也是树立银企共赢、信用经济的典范; 三、四大国有银行联合评审,对房企实力了解更为全面,降低信贷风险; 四、深化银企强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五、拓宽企业的融资途径,降低融资成本; 六、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同; 七、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提升企业影响能力; 八、引导消费者理性购房,对“资信20强”企业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资信20强评审回顾
2020-05-01 | 来源: 中地会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第十九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评审时间安排
------分隔线----------------------------
相关阅读
·两会精神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0-07-15
·“第十九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金融峰会直播 20-07-14
·“资信”是房企的生命线 助力把握变局中的新机会 20-07-14
·【峰会致辞】“资信”才是检验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 20-07-14
·【获奖感言】资信奖牌沉甸甸 希望与四大行一如既往、 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