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36个地铁站的周边地块,将首次得到系统性地开发规划。据广州市规划局白云分局表示,将开展编制地铁站周边地块综合开发方案,系统地解决周边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用地、村安置用地、村留用地、政府储备用地等问题。该方案落实后,将有望整体提高白云区地铁沿线的土地利用率,并破解农民留用地指标落地难等历史遗留难题,或能为白云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序的引导。
36个地铁站纳入首期编制计划
目前,白云区已建成的地铁站有16个,在建的地铁站有21个,尚有4条地铁线路正进行前期规划,轨道交通的延伸,显著带动了白云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能最大地发挥轨道站点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打造城市环境景观节点,并优化地铁站交通组织,市规划局白云分局于今年7月,牵头对白云区36个地铁站进行梳理,将条件较为成熟的纳入首期编制计划,完成制定《白云区地铁站周边地块综合开发方案的编制标准》。
据悉,今年9月至12月,该局对纳入首期任务的,以镇街为编制主体单位,组织属地村社、各单位开展白云区地铁站周边地块综合开发方案的编制。
据广州市规划局白云分局局长张小余介绍,综合开发方案将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按照法定城规、土规等要求,结合镇街、村、各单位的发展意愿,梳理地铁站点周边开发地块,编制内容详尽具体的城市设计方案,并对各地块予以合法开发利用方式的指引,以及地铁站点的周边景观整治和交通疏导措施。
目前,该局已牵头完成了14号线的新和站、石湖车辆段的综合开发方案,系统性解决了综合交通枢纽用地、村安置用地、村留用地、政府储备用地等方面的工作。
以土地置换等方式解决留用地返还
“轨道经济”带来的客流,让地铁沿线的区域充满商机。利益的驱动也为地铁沿线带来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脏乱差的状况,在三条地铁线换乘站的嘉禾地区,问题尤为凸出,这或将为日后的城中村改造、城市发展带来不少障碍。此外,由于城乡结合部区域早期的规划不足,目前存在配套设施不够、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只有通过新一轮的规划,才能让农民的经济留用地落地,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广州市规划局白云分局局长张小余谈到,目前白云区不少农民的经济留用地返还都遇到两种难题,一是白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经济留用地指标无法落地,政府的承诺变得没有意义,二是即使留用地找到了选址,但村民不满意。“通过完善手续或土地置换等方式,将地铁站周边发展条件较好的地留给村民,才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政府不是靠土地收入,而是应该通过项目、税收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目前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通过地铁站点综合开发,适度提高开发强度,新规划将更集约节约用地。张小余列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经验,在停靠列车的地铁车辆段与大型商业综合体能够结合在一起,地面作为停靠列车的车辆段,9米以上的空间建设综合体,在本轮规划中可借鉴这些外地的经验。
提前考虑敏感型民生设施选址问题
新规划也将综合考虑重大民生设施的落实。张小余还表示,目前在城市建设中,与垃圾压缩站、变电站等敏感型公共配套设施在选址上遇到一定阻力。通过本轮综合开发,可以统筹解决一部分涉及文化建设、垃圾处理站点、变电站等敏感型民生设施选址的问题。
此外,目前部分地铁站点没有配备公共停车场,换乘的公交线路配置不足。新规划将以T O D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指引规划设计,在地铁站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地铁站点公交换乘设施,实现无缝换乘,提升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
白云区36个地铁站将首次编制周边开发规划
2013-10-14 | 南方都市报
- 上一篇:深圳将实行八项措施控制房价快速上涨
- 下一篇:深圳发布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