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一体化建设将迈入新阶段。记者昨日获悉,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3-2015年)》。未来三年,深圳将以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为切入点,推进转型发展和“美丽深圳”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地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原特区外地区“五年根本改观”的阶段性目标。
深圳经济特区范围自2010年7月1日起扩大到全市,自此,深圳全面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随即制定第一个三年实施计划即《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0-2012年)》。
经过三年建设,原特区外地区城市建设得到较大改观,初步实现了原特区内外协调发展。自今年起,深圳特区一体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为此,市委市政府联合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3-2015年)》。
据市特区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特区一体化建设以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为切入点,继续完善原特区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面貌,优化空间布局,支持原特区外地区加快提升城市建设软硬件水平,全面缩小与原特区内地区的发展差距,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城市目标定位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新框架。
根据实施计划,到2015年底,原特区外地区主要建设目标分为12项目,分别为建设用地范围内次干道以上路网密度从2012年底的2.7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3.2公里/平方公里;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从2012年底的90%提高到92%;
3年累计新增污水管网600公里;燃气管网覆盖率从2012年底的43%提高到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12年底的90%提高到94%;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从2012年的78%提高到80%;每千人总体学位数从2012年底的98座提高到110座;每千人病床数从2012年底的2.0张提高到2.4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2年底的13平方米提高到14.2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从2012年底的1.0平方米提高到1.05平方米;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从2012年底的85%提高到90%;每万人暴力案件立案数从2012年的12.2下降到11.5以下。
市特区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将坚持以深圳质量引领特区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原特区外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突出前瞻性和创新性,高起点推动特区一体化规划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打造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的特区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还将突出一体化机制创新。
继续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形成有利于特区一体化的体制基础、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和强大动力,全面消除特区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推进管理体制一体化,全面实现全市发展“一盘棋”。
|
深圳发布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计划
2013-10-14 |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