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土部3月22日召开的2011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编报工作视频会议上,1000万套保障房用地供应是重中之重。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估算,今年要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目标,需要1.3万亿元的资金投入。随着保障房建设工作的推动,保障房资金缺口问题浮出水面,如何对其解决保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资金缺口考验政府能力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表示,今年1000万套计划中,有400万套左右是各类棚户区改造、200万套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160多万套廉租房和近22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根据预算,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
“保障房建设的最大困难在于资金筹集问题,因为其面对的都是中低收入群体,他们无力承担全部成本,不像商品房可通过房屋销售收入收回前期投入,可以实现资金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保障房建设需要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门槛,政府资金、政策等各方面投入将成为顺利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业内人士初步估算,今年保障房建设所需的1.3万亿元中,中央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市县政府要负担5000多亿元资金,其中,中央补助保障房建设的1030亿元财政资金;剩余有8000多亿元需要通过社会机构等社会资金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所在的企业来筹集。
尽管中央补助保障房建设的1030亿元财政资金将陆续下拨,也有民营企业家如全国政协委员、研祥科技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志列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曾表态,愿意拿出10亿元来参与保障房建设,然而,保障房资金缺口依然庞大。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中央政府拨出的财力可谓是杯水车薪,而地方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在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明朗的的情况下,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任重道远。
聂梅生向本报记者表示,如何筹集近4000万元的保障房财政资金和8000多亿元社会资金,将极大考验地方政府的能力。
吸纳社会资金进入
对于如何吸引社会资金投身保障房建设,许多专家设计了各种路径,譬如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各大保险公司资金进入,发行保障房债券和信托基金,房地产企业参与投资等等。虽然目前各类社会机构跃跃欲试,但是大都“雷声大,雨点小”。
业内人士表示,各路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并非“免费午餐”,除了极少数企业和不求回报善举外,任何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必要的投资回报还是看重的。
譬如,万科董秘谭华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万科会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但是客观地说保障房建设对房企来说不是“蛋糕”,从周期上讲,保障房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个合理的回报模型。
|
今年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任重道远
2011-04-18 | 中国联合商报
- 上一篇:64家房企年报经营现金流骤降
- 下一篇:商业地产回报率约6% 为历史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