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减排研究院研究表明,智能家居在我国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蕴藏巨大的市场,但没有完整的产业标准,没有真正切入用户需求,这两块“绊脚石”阻碍了这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智能家居应以前端用户为目标客户,如果面向终端客户,必然走传统的零售渠道,可能面临代理商产品积压问题。并且对于公司而言,至少在一个公司战略周期(3年~5年)内,智能家居不会有爆发性增长,若把这个方向作为公司战略方向,宛若烧钱。但是如果定位到家居的某个细分领域,并结合客户需求做产品,则有很大市场。
智能家居产品操作不方便、缺乏体验度和稳定性等问题也都影响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厂商还需要进一步技术攻关,解决产品的技术和稳定性问题,用成熟、稳定、可靠的产品为用户消除顾虑,相信只有这样,整个智能家居才会出现非常庞大的市场需求。
据预测,在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将实现2倍增长,从2012年的不足2000万个节点增长至2017年的9000多万个节点。其中主要驱动力是越来越多的服务供应商涌入托管式家居控制领域。到目前为止,ZigBee和Z-Wave深受大量托管服务供应商的青睐。随着市场开放,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被看好,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注重品牌和市场定位,未来发展普遍要求提高性价比。
国内宽带业务的普及,使得家家户户都具备了部署智能化系统的基础条件,为智能家居行业做了很好的铺垫。而近年来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智能化应用的接受度也大大提高。整个智能家居产业正不断成熟,市场正不断扩大。同时,以系统设计、安装、维护、个性化开发、系统升级等为主的智能家居服务业务需求正在不断增大,逐步凸显其市场价值。 >
当代置业现有14个项目,分布在北京、长沙、南昌、九江、太原、仙桃等城市。其中北京的项目除了当代MOMA尚有将近40%的可售面积待售之外,其余均为尾盘销售,去化率普遍在80%以上,可售面积总额仅6万余平方米,面临“断炊”风险。
2007年之后,当代置业在北京土地市场“风光不再”,除了写字楼项目“悦MOMA”之外,一直未拿地开建新项目。截至今年3月底,当代置业合计发展中的土地储备规模仅为223.5万平方米。
对此,专家认为,当代置业的拿地优势正逐渐退化。
赴港上市融资或是当代置业解决土地储备短板的有效途径。对于此次IPO的目的,当代置业在招股书中称,如果招股顺利,全球发售的所得款净额中,有90%或约6.4亿港元将用于收购新土地及开发新项目,其中有3.86亿港元将用于北京及南昌的地价支付或物业开发。而2.57亿港元将用于支付发展成本。
市场份额不易提升
早在1995年前后,当代置业董事长张雷就开始参与房地产业务,彼时他成立了中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房地产咨询业务及从事小型物业发展。2000年,他担任北京当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当代置业以一个“绿色节能舒适住宅开发商”的形象面对投资者。
在招股说明书中,当代置业亦将“MOMA”作为主打品牌,但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当代置业南昌项目满庭春MOMA被曝新房漏水,维修超过8次仍无济于事。
在专家看来,在二、三线城市,对于“绿色环保”住宅的接受度或较低。专家分析,“绿色环保”住宅通常价格比较贵。包括一线城市,顾客的需求还没有提升到这个档次。
专家分析,“绿色节能环保住宅”概念固然吸引人,但对于规模仅在中小房企行列的当代置业而言,仍有多重门槛阻碍着公司产品及业务的推广,从而牵制企业的发展。
他指出,作为中小房企,当代置业绕过了北京成熟市场,却将这一时髦产品强加于市场接受能力较弱的二、三线城市,有本末倒置之嫌。按其现在的销售额与土地储备量看,未来市场份额并不容易提升,市场可接受能力仍需时间检验。 |
标准和用户需求 智能家居的两块绊脚石
2013-07-10 | 千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