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原集团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十大标杆房企已确定完成海外融资324亿元,这一数值已超过其去年全年海外融资金额的总和。受评级机构影响,近期香港市场已出现中资房企债券认购不足的情况。
信用评级变动必然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企业信用评级或债券信用评级上调对股票影响并不明显,但评级下调对股票的“杀伤力”却很大。
6月15日,标普下调国内房企信用评级至“负面”的消息一出,当日地产股整体回落1.09%。而事实上,香港市场中资地产股当月遭遇大笔卖空,有券商直指评级机构唱空是受利益驱使。
如何看待?不必太介意但要重视不足
在穆迪插“红旗”警告之后,部分被插红旗的房企随即反驳穆迪。其中,被插上7面“红旗”的龙湖地产在两个月前被穆迪给予最高公司评级(Ba2/稳定)。龙湖方面表示,由于对方的测试方式透明度不高,并没有对公司进行任何调研与了解,拒绝做出任何评论。绿城也认为,穆迪并没有跟公司沟通,“如此写报告是很不负责任的”。
业界也普遍斥责以评级为首的外资机构“明里唱空,暗地做多”。上半年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438亿元,同比增长75.5%。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近来便屡次表示对外资唱空的不满,并“扬言”要反击。7月19日,恒大以总价6.56亿港元,回购了1.106亿股股票,首次反击对冲基金。
“比起预测天气来说,更重要的是埋头种地。”不久前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在201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的回答,颇能代表房企对于评级的态度。
“标普等机构的评级总体上还是保持客观公正性,评级相当于对房企做了一次体检,因此房企要认真对待,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阳光100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认为,但与此同时,评级机构难免对国内房企了解不够充分,房企不必太介意评级,关键还应立足于自身发展。
孙飞认为,面对强势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我国应尽快发展信用评级机构,逐步掌握话语权。 |
房企评级降级增加融资成本(2)
2011-08-19 |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