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央行货币政策,从年初发生转向以来,随着最近欧美主权信用危机爆发,随着国内经济可能出现增长放缓之风险,市场都在等待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在什么时候出现转向,从而让紧缩的货币政策重新到宽松。但是,尽管市场预期有一段时间了,但市场期望的政策并没有变化,反之有进一步收紧的态势,只不过新的货币政策收紧态势及工具与以往会有所不同。
那么,面对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及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央行为何没有让现有的货币政策改变方向。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澄清。首先,2011年初国内货币政策转向是不是货币政策的紧缩。从字面上表达的意义来看,年初的货币政策转向只是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也就是说,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只不过让银行信贷的增长速度由过度增长向增长的常态过度。因为,2009~2010年的信贷过度增长(因为这两年年均信贷增长是1998年~2002年6倍以上)已经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遗症。如果2011年信贷增长保持,则增长量仍然不低。只不过,比起2009~2010年来说是少了些。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货币政策转向并非是紧缩而是向常态回归,其货币信贷增长量还是不低(这还没有加上信贷增长的表外业务)。如果今年的货币政策转向是向常态回归,那么要指望今年的货币在未来的时间里重新回到过度信贷增长的年代,其概率不会太高。
其次,从经济实体面来看,今年货币要重新回到早两年的货币政策并非易事。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问题。7月份的CPI创三年新高,达到6.5%,有市场预期8月份的CPI为6.2%。不管8月份的CPI有多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中国以食品为主导的CPI体系,当整个商品的价格涨到食品及农产品导致整个CPI全面上涨时,并不是CPI上涨已经见顶,反之它意味着食品及农产品新一轮价格上涨的开始。事实上,从这几个月价格变化的情况来看,尽管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稳定物价,但整个食品及农产品出现价格轮番上涨的态势。还有,再加上导致这一轮国内通货膨胀过高的国内外的货币条件并没有改变,无论欧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过度通货膨胀要想快速回落并非易事。
|
易宪容:央行紧缩货币政策何时会出现转向
2011-09-08 | 橙网-重庆时报
- 上一篇:易宪容:美债风暴无法逆转中国楼市政策
- 下一篇:易宪容: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势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