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宏观货币政策忽松忽紧,一家房地产企业如果手头有非常多的流动资金,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潘石屹:当然是好事。因为这些做住宅的大开发商降价,是看到2012年、2013年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形势、中国住房的购买力会大幅度下跌,它们提前做出了调整。市场前景不看好,银根又没有放松的情况下,手里拥有现金,一定是件好事情。
《新民周刊》:现在有很多高调的民营房企老总,也有很多低调的国营房企老总,如果房价跌到一定程度,出现行业整合,谁整合谁的可能性比较大?
潘石屹:就看中国未来的格局了。我记得在2006年、2007年,土地招拍市场活跃的全是民营开发商,从2009年救市计划之后,民营小企业的身影基本上没有了,现在就是央企、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这三类。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整合,最关键还是看中国大的方向。
调控走向
《新民周刊》:现在开发商面临的压力和2008年不同?
潘石屹:2008年底我提出了“百日巨变”,从很多开发商的财务报表看,资金链都出了问题,日子马上就过不下去了。今年的情况不是这样,有个别开发商资金链会比较紧张,大多数开发商资金状况要比2008年底好得多。而今年最可怕的是,你接触到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跟2007年的心态是一样的,都恨不得把一块地卖成天价,拿这个钱去发展。
《新民周刊》:作为开发商你经历了这么多轮调控,如果为政府设想一下,你觉得政府方面是否知道调控会走向何方?
潘石屹:我觉得政府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房地产市场并不深奥。如果从2003年的121号文件算起的话,现在已经走过了8年调控,到今天为止都没有达到预期。我觉得市场基本上有三方,第一方是开发商,建房子的人;第二方是购买房子的人;第三方是地方政府。这三方大目标是一致的,像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城市化问题,应该齐心协力。但现在经过8年调控,三方越走越远。这样的情况肯定不能长久。
《新民周刊》:本轮调控会持续多久?
潘石屹:谁都看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我希望这个行业的开发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银行这四方面力量要有一个长远的想法,看看2012年、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是什么样的格局,想清楚要朝什么方向去发展。我觉得目前整个措施都太短期了,没抓住最实质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土地跟财政挂钩的问题。
|
潘石屹:降价是开发商的反思(3)
2011-12-08 | 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