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50年历史的上海不可移动文物沈宅,差点就将被完全拆除,为融创绿城[简介最新动态]在沪著名项目“让路”。
由福建船商沈氏于清朝咸丰年间所建的沈宅,在过去数年中已被拆除了约一半的结构。此事于上周经沪媒报道,在上海黄浦区政府部门紧急叫停下,方才保留了沈宅残余部分。
而在拆除这座不可移动文物的背后,更牵涉着国内两大知名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10年前,沈宅所处的董家渡地区11号地块,作为旧区改造项目被用于建造商品房,项目公司股东几经变动后,现今被绿城和融创在上海的合资公司——上海融创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融创绿城”)实际开发。
10年间,原本按设计将建造7幢精装修高层公寓的董家渡地区11号地块,如今仅有两幢高层于今年4月底交付。而今年8月,融创绿城正式成立后,公司对该地块的开发加速。
“就是在8月份左右,11号地块拆迁的动静又大了起来。”与沈宅仅几米之隔的一家烟酒店老板对本报记者称。
“2002年,上海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尚未要求净地出让,开发商面临动拆迁居民安置等额外问题,这可能是导致沈宅被部分拆除的原因之一。”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对本报记者分析。
21日,黄浦区文化局表示,沈宅拆迁现已被叫停。然而,原建筑四进的格局,目前仅已剩下三、四进。
黄金地块开发史
上海董家渡地区位处寸土寸金的黄浦区。由上海市建交委公开的建设项目信息显示,沈宅位于董家渡地区11号地块旧区改造项目,此地块东临中山南路,西接王家嘴角街,南依王家码头路,北沿紫霞路,距黄浦江不足200米,是南外滩位置极佳的地块。
2002年5月,上述地块由香港华润、北京光彩、浙江华浙三家共同获得开发资格,2005年,绿城受让原本属于浙江华浙的项目公司——上海华浙外滩置业的51%股权。此后,该地块上的项目更名为绿城·上海黄浦湾,按计划将由7幢精装修高层公寓以及双会馆组成。
不过,自项目启动至今的十年中,由于地块动拆迁、项目公司股东几经变更等因素,至今年4月底,绿城·上海黄浦湾项目仅有1、2号楼交付使用。而自去年以来,绿城数度“卖地求存”,亦涉及了该项目。
今年6月22日,绿城与融创共同发布新闻称,双方将合资成立上海融创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融创支付人民币33.72亿元作为合作的对价,后期项目的运营和发展双方将按各50%的比例投入资金。在此次合作中,绿城·上海黄浦湾亦被作为绿城此前的优质地产项目,作为相应股权注入了融创绿城。
工商资料显示,融创绿城正式成立日期为2012年8月9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融创高管田强担任。
而融创绿城正式成立两个多月后,处于绿城·上海黄浦湾项目开发地块内的沈宅,被沪媒报道已被拆除近半。10月12日,上海市建交委网站公开信息显示,董家渡地区11号地块旧区改造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
上述网站的信息显示,该地块当年总投资148667万元,施工总包为中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为上海华浙外滩置业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02年华浙外滩拿地时的土地出让金总价18.6368亿元,在不计拆迁成本的情况下,折合楼板价在当时仅200元/平方米,如今,已建成交付的1、2号楼每平米单价则超过10万。
沈宅的命运轨迹
在沈宅残存的结构里,精致的木刻雕花房梁和围栏显示着其悠久历史和文物价值。
事实上,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曾于2011年11月8日向上海市文物局等单位发函,核定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422处。而由上海市文物局公开的《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则显示,花衣街116号沈氏住宅正列入其中,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而上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对沈宅的调查报告亦显示:沈宅“风格独特,应立即停止拆迁,恢复原貌”。
事实上,来自前述沈宅邻里亦对本报记者称,针对沈宅的拆迁近几年断断续续一直在进行。
“过去主要是把沈宅的祠堂部分拆得差不多了,”上述人士称,“只有祠堂里一小块地方因为住着一家兄弟,因为拆迁补偿没有谈拢,所以还剩下一点。”
此人还称,在半个多月前,这两户兄弟家已与拆迁委员会达成补偿协议,在他们搬离后,沈宅祠堂剩下的一小块房屋即被拆除。
“对待文物一定要慎重,”国家文物专家库专家、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陆建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旦做出对其进行破坏的决定,那么将永远不可挽回。”
来自黄浦区政府部门对媒体发布的情况说明则称:沈宅所在区域早在2002年8月就已启动拆迁工作,2009年1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人员调查该建筑时,尽管其已属拆迁范围,建筑年代久远,损坏严重,但考虑到部分建筑构件仍有保护价值,还是将其列为普查登录点。
“这表示沈宅在未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前,如果拆迁方的手续完备,且已与沈宅内有关住户达成动迁安置补偿协议,那么拆迁方应可以拆除已达成动迁协议的部分沈宅结构,”隆安律师事务所季海忠律师对本报记者分析,“但自从沈宅于去年底被列入名录后,在政府部门如已告知拆迁方的前提下,那么对于沈宅的拆迁和保护应该按照新的文物保护程序进行。”
目前尚不清楚对沈宅进行拆除的拆迁方是否具有完整的拆迁资格。不过,媒体报道称,上海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听到沈宅拆迁的消息,感到“非常吃惊”。
与沈宅同在花衣街的吉安里,亦属于董家渡地区11号地块,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实际上,绿城曾在2008年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郑重承诺”,将斥巨资对位于项目内的吉安里等5000多平方米的老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上海顶级的活动场所。
不过,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和开发商的“郑重承诺”,仍未帮助沈宅被完整保留。
政府不作为?
23日,上海媒体报道称,对于沈宅的拆迁事宜,黄浦区政府已要求区文化局等部门做好调查,与上海市文物局沟通,确保黄浦区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
同样负有职责的政府部门还有规土局。根据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网站的机构职责显示,该局也负有区级以上历史文物古迹规划管理工作的职责。
但两个部门都未能阻止沈宅被列入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后,仍被部分拆除的事实。
除了管理部门不作为,这栋清朝建筑还涉及两种土地出让模式的更替。
“现在上海土地出让都已经是净地出让模式,土地使用权在出让前,动拆迁工作已经完成,”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对本报记者称,“不过在华浙外滩拿地时的2002年,还没有净地出让规则,导致开发商一般需要承担一定的动拆迁压力。”
事实上,早在2010年初闲置土地处置问题浮出水面时,即有开发商表示,此前在上海做项目的开发商中,真正捂地的比例并不多。而导致不少土地一直没法开工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很多地并非净地出让,存在拆迁问题。
而在董家渡地区11号地块出让后的第四年,即2006年2月,上海土地管理部门才表示,将在当年加大净地出让力度,力求做到地面完成平整后再出让。
华浙外滩公司综合管理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对本报称,关于沈宅一事,目前该部门“不方便提供任何信息”。黄浦区政府截至发稿时也未对权责问题做任何回应。
据沈宅附近住户称,目前尚有50多户人家在11号地块上居住着。而沈宅剩余部分的房屋中,还住有几户租客,用单薄的木板隔出房间的他们,将独自留守着沈宅的“半壁江山”。
此外,在离沈宅几十米外,面向中山南路的绿城·上海黄浦湾大幅海报上,沈宅所在的董家渡11号地块已被开发商雄心勃勃的斗大标语宣布了命运——
“一个了不起的开始。”
|
融创绿城上海项目强拆150年古宅被紧急叫停
2012-10-25 |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