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一场房产拍卖会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此前曾有传言,深圳住房“断供”现象有所抬头,此次拍卖会上的房产就有多个属“断供”房。深圳是否会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断供潮”呢?记者调查发现,近期,“断供”现象确有存在,但仅属个别现象,并多为炒房者受困资金后所为,人们担心的因房价下跌而导致的普遍断供现象并不存在。
断供现象仅个别存在
公开信息显示,本月共有三场房产拍卖会,除了上周五的一场,本月16日已经举行了一场房产拍卖会,拍卖标的数达146个,再加上本月30日将要举行的一场标的数达25个的拍卖会,一个月内有三场房产拍卖会,房产拍卖标的总数达200多个,如此密集和众多的房产进入拍卖程序,不由得让人产生联想,是否都是因为“断供”导致的拍卖?
一提起“断供潮”,很多人会想到2008年。断供是指房主把房子扔给银行,不再偿还银行贷款。该年,深圳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房价暴涨后的回调,一些人手中的房产价值快速缩水,有些房产售价甚至少于银行贷款,于是一部分人选择了“断供”。在那一次“断供潮”中,有炒房者,也有自住型购房者。
当时最典型的断供案例来自于英郡年华中小户型的业主,同时也有泰华阳光海,有半岛城邦等高价房的业主。在经历了2007年的房价暴涨之后,2008年,深圳房价受政策调控影响,再加上金融危机影响,开始持续下跌,许多过去买的房子价值不断缩水,有些购房者欠银行的购房贷款数额甚至超过了房子当时能卖出的市场价。比如,一位市民当时购买英郡年华的单价是11000多元,很多早一点购买的业主价格更高,最高的是13000多元,但2008年新开的英郡年华三期楼盘售价只有6888元,跌幅超过了40%,于是很多业主选择了“断供”。
“目前的所谓断供与2008年不同,首先,房价不存在快速下跌的诱因,其次,时下的购房者多为自住型需求,除非因特殊原因导致其不能还贷,否则不会轻易断供。”一家银行信贷部人士分析。
景田北一家地产中介林经理也介绍,他所了解到的“断供”者,多数属于炒房客,比如在“限购令”前购买了多套房的投资客,随着房价趋于稳定,失去获取暴利的空间,也有投资客因资金回笼需要,急于抛售手中多数房,在无法出手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断供。“但像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就此判断目前出现了断供潮。”林经理说。
拍卖会淘房要小心
本月的三场房产拍卖会情况又能反映出怎样的市场信息?记者查阅拍卖清单发现,拍卖房产带有明显的炒家特征,比如原定上周五拍卖的福田区某楼盘的8处房产同时拍卖,11月16日公开拍卖的一标的物是位于福田区某楼盘的一整层。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有投资客一口气买进多套房,由于缺乏足够的现金,所以选择了银行贷款或从其他借贷渠道获得资金。而深圳限购令执行两年多,房价趋于稳定,投资客逐渐被挤出,购房者更趋理性,因此投资客原来的算盘落空,不得不低价出售,假如长时间卖不出去,只能选择“断供”。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拍卖会信息可以看出,今年断供拍卖房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不能据此就推断深圳出现断供潮,断供拍卖房数量虽是衡量市场行情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这还要看银行方面房贷不良率以及中介市场二手房转让渠道方面的情况等综合性因素。
记者从11月16日结束的一场房产拍卖会上获悉,多数起拍价都较低,比如福田区金域蓝湾的一处78.3平方米的房产,底价是163万多元,最终以215万元成交。对于有兴趣在房产拍房市场能捡到低价房的购房者,专家提醒,有些房产拍卖会上出现的低价房,投资者即使成功拍得也没有办法使用。另外,有些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以极低的价格签署了虚假的租赁合同,对于这种不符合常规的做法投资者就应格外小心,即使拥有了所有权也无法对抗租赁权。
|
深圳房产拍卖会上断供房增多 炒房客资金受困开始甩房
2012-11-27 |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