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市人口计生委、市统计局发布《2012年度南京市人口发展报告》。报告披露,白下与秦淮,鼓楼与下关合并后,新鼓楼区人口密度降为2.43万人/平方公里,位列全国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第五,与北京西城区相当。新秦淮区人口密度2.10万人/平方公里,全国第七,与北京东城区相当。
关键词:人口密度
区划调整后,中心城区拥堵程度会好转
2012年,南京人口分布最显著特点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郊区和郊县人口密度较低,据统计,2012年全市人口密度达1238.95人/平方公里,江南主城的6区人口密度约为全市的10倍。其中,鼓楼、白下两区的人口密度分列全国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的第3和第6位。而与此同时,高淳人口密度仅为555人/平方公里,溧水仅为434人/平方公里,双双垫底。报告中分析道,造成密度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主城行政区划过细,导致社会经济资源整合不足,特别是白下、鼓楼两区人口密度过大的现状亟待改善。
今年南京区划调整后,新鼓楼区人口密度可降为2.43万人/平方公里,与北京西城区相当,位列上海虹口区、上海黄浦区、广州越秀区、北京西城区之后的第五。新秦淮区人口密度可降为2.10万人/平方公里,与北京东城区相当,全国第七。
“谈到人口密度,现在市民感受到的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以后会逐渐感受到中心城区交通不那么拥挤了。举例说,随着鼓楼、下关合并,鼓楼区集中了非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下关区有滨江新城,教育大区与滨江新城结合后,名校学区范围扩大了,教育资源分布趋于均衡化,可能没必要扎堆老鼓楼买学区房了,住滨江新城也行。”市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处长冯会章说,四区并两区后,整合的不仅是教育资源,还有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城市配套,将对疏散中心人口密度起到关键性作用。
过去城市发展模式是“单中心,摊大饼”,造成人口密度高低分布不均,居职分离现象突出,交通拥堵,这些都是典型的“城市病”。南京市人口计生委工作人员说,南京市人口集中居住在鼓楼、秦淮等几大片空间,而产业聚集在江宁、栖霞、浦口的开发区内,大规模人口在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钟摆运动”,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通勤成本,更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带来沉重压力。同时也为合理城市功能定位,优化城市生产力布局、改善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合理的人口空间结构带来挑战。
市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处长冯会章预测,撤县建区后,拥有近全市1/3的行政区域面积的溧水、高淳两区,未来人口发展具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区和县绝不仅是名字上的差异,在人口分布、社会资源的管理方面都不同,成为区后,溧水、高淳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结构,吸引高素质人口,同时还将与其他区享受同等公共资源配置。”工作人员说。
关键词:生育高峰
80后进入生育高峰不少“双独”生了二胎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出现了三次出生高峰,分别是1949-1957年的9年间,1962-1970年的9年间,1981-1990年10年间。报告中说,现在正处于第四次高峰,本轮从2005年延续到2017年,预计13年。第四次出生高峰原因是,80后进入生育高峰,而且不少符合条件的“双独”生育了二胎。
从2002年到2012年南京市累计出生53万余人,2012年全市出生人口6.56万人,受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南京市人口计生委通过专业的人口发展预测工具预测出,2013年出生人口6.8万人,2014年7.0万人,2015年7.2万人。“十二五”后半期,南京户籍人口出生率会维持在10‰左右,人口自增率也会随之维持在3‰以上。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育观念的改变,少子化进一步发展,预计第四轮出生人口高峰,人口出生率的年度均值将低于9.3‰,人口自增率年度均值低于2.99‰,在第三轮的基础上大幅降低。据透露,南京平均一对夫妻生育不到1.5个孩子。2012年新生儿性别比108.03:100,与2011年108.81:100相比略低。
2012年,南京全市常住人口共有816.10万人,比2011年增长0.64%,预计2015年末,常住人口总量将达830多万人。目前流动人口约177.62万人,比2011年略增3.07万人,流动人口增幅有减缓趋势。流动人口中17—45岁青壮年比重达8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17.7%,性别(男:女)比1.57:1,均与2011年基本持平。
关键词:城镇化
南京城镇化率首超八成位列全国第七
2012年南京城镇化率首超八成,位列全国第七,已进入“高级城市型社会”(城镇化率在76%至90%之间)。但是,南京也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其环境质量指数只排在了第40,同时节能减排也是城镇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城镇化效率指数排到了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60名之外。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过程。在统计上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的程度,即城镇人口与全部常住人口之比。据统计,2012年度南京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常住人口×100%)达80.23%,比2011年增长了0.5个百分点。从各区县城镇化水平看,主城中心六区已完全城镇化,而六合、溧水和高淳城镇化进程刚过半。考虑到溧水、高淳常住人口规模尚不足六合的50%,而六合县改区已有10年,溧水和高淳城镇化发展仍有空间。
报告指出,南京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据2012年《中国经济周刊》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南京的城镇化效率指数0.3556,跌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前60位,仅高于乌鲁木齐。这表明南京单位经济社会成本的GDP产出效率较低,是以牺牲生态环境、消耗能源为代价的。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南京市人口计生委和统计局工作人员建议,首先要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第二,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实现土地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同步,自愿转换为城镇户口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养老、失业、医疗、就业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待遇。 |
南京城镇化率首超八成位列全国第七
2013-05-15 |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