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博览会开始聚焦保障房建设。上周五至周日,在佛山2013年房地产业博览会上,新开辟的住房保障咨询专区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咨询。市住房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即将公布的《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终稿)已将2015年佛山市保障房覆盖面由15%改为20%,随着保障房建设,各区将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放宽住房保障申请人的范围,同时保障房建设将更注重合理选址与布局。
亮点:
房博会首设保障房专区
2013年佛山市房地产业博览会最大的亮点是专设了住房保障咨询专区。此前,佛山市住建局副局长林振汉曾表示此次房博会将充分展示佛山保障房的建设成果,并推动佛山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房博会现场,在住房保障咨询专区,佛山市及四区(除顺德外)住房保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市民解答相关问题,而在咨询区域内展示着从2008年至今各区住房保障建设的情况。
在现场回应市民咨询的相关工作人员仇先生告诉记者,“市民一般咨询住房保障的申请条件等内容,各个区都有相关咨询,以禅城、南海居多。”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前来咨询的市民大都对保障房申请的条件比较感兴趣。
计划: 提高后年保障房覆盖面
昨日,佛山市住建局住房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独家透露,即将公布的《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修改了佛山市保障房的目标值,“到2015年年底,保障房覆盖面达到20%。”而在今年6月份公布的《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初稿)中,该目标值被设定为15%。修订后的目标值刚好与近日中央提出的2015年年底保障房覆盖面达到20%的目标值一致。
该负责人介绍,“初稿中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房目标值是由广东某高校起草,在最终发布的规划中,住建部门将根据中央的政策对该数值进行修正。”目标值已经确定,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还在制定中,“保障房的建设进度要对一些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后才会公布。”
目标值定为20%,具体要建多少套?根据《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初稿),2015年要建33833套,而今提高到20%,记者计算了一下2015年应建45110套。而佛山市现在在建、已建的保障房只有2.6万套,剩下两年还有2万套的缺口。该负责人对此表示,计算的方法可能不一样,具体要等中央及省级层面的细则。他表示,这个数值很难达到,“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值,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需要投入非常大,需要国家层面进行指引。”
佛山保障房建设将继续大力推进,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只是住房保障建设的起步阶段,以后,申请人的条件肯定会越来越宽松,具体的申请条件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摸索,并且按照各区的需求来确定建设比例。”
公租房建设: 2011年至今四区建2.6万套
在开幕当日的房博会现场,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至今,禅城、南海、高明、三水等四区共计开工建设公租房26590套,其中禅城区建设保障性住房4000多套,三水区建设保障房4000套,南海建设保障房14000多套,高明建设了2426套保障房。据了解,顺德区计划建设的7037套的保障房也已全部开工,加上顺德,佛山市建成和在建的公共租赁房数量已经超过3万套。
而在今年6月份公布的《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初稿)中,四区计划截至今年年底建设公租房26513套,开幕当天公布的保障房建设数据与规划(初稿)公布的数字相比,已经超额77套完成目标。
保障房空置率高企以及保障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备受社会争议,佛山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陈小勇认为,这属于保障房的布局问题,“因为布局出了问题,才会造成了有些地方的保障房申请人排队,而另外一些地方保障房大量空置,接下来在建设保障房的时候会更加注重项目的选址、布局,保障房的建设格局会越来越健康。”
业内人士 设专区和提高目标值 是政府对保障房渠道的保证
对于在房博会上设置保障房政策专区,业内人士李华宇分析,“这应该是政府向社会透露一个信息,会重点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李华宇称,“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个二八原则,政府制定20%的目标是合理的,商品房途径并不能解决全社会的住房问题,对中低收入者要用社会福利的手段解决。”
李华宇称,“这些举措正表明了政府进行保障房建设的诚意,并从保障房渠道方面做出了保证,市民会对政府增强信心,并可从侧面进行监督。”
对于20%的目标值,李华宇表示“任重道远,只靠政府的力量是很难的,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佛山每年商品房的成交量约有6万套,如果占到住房比例的20%,那就是1.2万套,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目前,佛山每年的保障房建设进度仅为几千套。
20%的保障房建设会不会影响到商品房市场,李华宇认为不会,“保障房保障的人群和现在买房的人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群,这是社会福利与改善型投资的区别。 |
佛山后年年底保障房覆盖面提至20%
2013-11-18 | 大洋网-广州日报
- 上一篇:深圳需求外溢莞惠在深圳客占比达七成
- 下一篇:近3年深圳战略新兴产业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