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发布的《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推算,深圳未来旧改和城市更新市场规模在数万亿。目前在深圳拥有及潜在在谈的旧改土地储备上千万平方米的开发商,至少有华润、佳兆业、华侨城、招商蛇口这四家。
和其他城市不太一样的是,深圳供地大幅偏向商办和工业用地,显示政府出让土地在向产业倾斜。而居住用地的供应则越来越依赖旧改,不管是深圳本土还是外来开发商,在旧改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据监测,2016年深圳全市土地招拍挂市场共成交59宗地块,总成交面积为22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9%;土地出让金额约为1044亿元,同比增长140%;综合楼面地价每平方米12651元,同比上涨49%,均创下近年新高。
其中,2016年深圳工业和商办用地表现突出,全年共计27幅工业用地成交,用地面积约115.1万平方米,占比50.1%。
由华星光电拍得光明新区最大的一块工业用地,面积达50万平方米,占了全年工业用地成交量的一半。
商办用地方面,2016年深圳共计26宗入市,成交量为83.7万平方米,较2015年占比翻了3倍,占比达36.6%。
带有居住功能的综合类用地以及规划完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商业用地是拉高深圳土地出让金额的主力军,仅龙华上塘、光明和大空港三块商办地的成交金额就占据了总成交的60%。
2016年8月29日招商蛇口华侨城联合体在深圳宝安大空港以总价310亿夺下全球最大的展馆地块,刷新了全国总地价纪录。
由于大部分地块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深圳土地出让越来越表现出“定向”的特征。
2016年12月26日,深圳土地交易市场4宗土地出让,土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均以底价成交。其中2宗商业地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楼面地价仅不到2万/平方米。分别由招商银行、天音通信获得。
另外两幅地块由海能达通信和深圳广田集团拿下,也都是产业类公司。
而在纯居住用地方面,2016年深圳仅有4宗土地入市,分别位于龙华、光明、大鹏和坪山,用地面积约23.97万平方米。据了解,2010年后宅地供应面积逐年减少,2012年后宅地供应一直在超低位水平。
在新增土地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城市旧改成为土地供应的主力军。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新增土地供应面积580.7万平方米,其中旧改面积达到330.7万平方米,占比高达56.9%。
据深圳发布的《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要求,在此规划期内,全市要争取完成各类城市更新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完成100个旧工业区复合式更新、100个城中村或旧住宅区、旧商业区综合整治项目。
开发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2016年12月8日,深华发的一纸公告,揭开了其控股股东中恒集团与万科、华侨城之间关于深圳光明新区一幅旧改用地的纠葛。
这场旧改项目的争夺中,华侨城半路杀出,即使知晓万科与深华发的旧改项目深陷仲裁,仍要趟这个浑水,可见旧改项目之重。 |
深圳去年卖地超千亿 万亿旧改开发商争抢
2017-01-04 | 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