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头条 > 正文

“两次危机”的中国应对:如何防止“美元依赖症”

2011-08-19 14:39 | 来源:新华网 | 我要分享

 

      国内股市深度下行,外汇储备面临“缩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外热钱“虎视眈眈”……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为标志,美欧债务危机又持续“发酵”,引发广泛担忧。

 

      “两次危机”有何异同?欧美债务危机加深,中国如何应对?

 

      不是“翻版”是“延续”

 

      受美欧债务危机影响,最近全球资本市场可谓风声鹤唳。统计显示,自7月26日至8月9日的两周之内,全球股市蒸发约7.8万亿美元,超过整个日本GDP的1.4倍。

 

      眼下,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尚不到三年时间。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由金融衍生产品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两次危机”有何关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美欧债务危机是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延续。“正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才使欧美国家大规模扩张债务,埋下隐患。”

 

      巴曙松说,2008年可说是“恐慌性危机”,因为市场对危机持续的时间和冲击力都缺乏了解。当前的债务危机是“风险性危机”,市场对欧美债务上升是有预期的。

 

      “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都曾失去过AAA主权信用评级,但后来基本恢复过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文指出,“降级对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来说并不是灾难性的”。

 

      正因如此,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股市持续深跌不同,受一些公司利好消息推动,近期股市反弹已抹平“标普”评级事件以来下跌幅度。此外,欧洲央行宣布斥资共计220亿欧元收购欧盟一些成员国的政府债,也令投资者对欧洲债务情况的担忧有所舒缓。

 

      与2008年相比,目前市场环境已发生积极变化。宏观方面,欧美地区流动性相对宽松。微观方面,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已得到平稳修复,经营状况逐渐转好。

 

      上海交大金融学者潘英丽认为,2008年金融“海啸”袭来时,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中国经济虽仍保持明显增长,但增幅也急转直下,特别是外贸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股市跌跌不休。

 

      而此次欧美债务危机中,欧美一些国家尚未表现出明显衰退状况。“市场广泛质疑的是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潘丽英等人说。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基本面健康,“经济转型”稳步推进,增长动力仍然充足。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缃戠珯寤鸿
鐭俊缇ゅ彂鍏徃娓╅Θ鎻愰啋鎮紝鐧诲綍http://www.jing-hai.com鐭俊缇ゅ彂骞冲彴鍙互鍚戞墜鏈鸿繘琛岀兢鍙戠煭淇″拰褰╀俊銆
鍖椾含鐭俊缇ゅ彂缃戝潃鐭俊缇ゅ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