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商亦自顾不暇
据刘先生介绍,建筑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为开发商垫资建设——在开工建设之前的招投标过程中,开发企业一般会选择采用固定成本的方式,如果出现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上涨,就需要建设企业先行承担。
“资金的流转周期比较长,一旦面临物价快速波动,风险就增加了。”刘先生如是说。据他透露,建筑单位资金回笼的时间一般是2年,但这仅仅意味着建筑总工程款的85%~90%,如果加上结算和质保,还要5年左右的时间。
无疑,资金的时间成本加上通胀的风险已成为建筑业的大敌。倘若再加上信贷收紧造成开发商的资金周转问题,建筑业的资金链便显得更为脆弱。
“在资金困境显现的时候,让开发商作担保,向材料商先"融资",这是建筑商的最后一张王牌。但事实上这是不得已的最坏的打算,一般来说施工单位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而且开发商也未必能让你写进合同。”刘先生向记者解释。
但是,材料供应商们早已自顾不暇。“我们的产品跟房子都是有关系的。这两年卖房子卖得少,装修的也少,直接影响我们卖板材的。开发商那边的生意少了很多,比前两年能少掉40%。”声达板材销售经理如是说。
圣象地板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门店一个月的营业额在三四十万元,往年这个时候,平均有五六十万元,下滑了将近20%。
格仕陶旗舰店市场部经理则表示,家装公司、工地项目和门店散售是格仕陶三块主营业务。“今年这三部分都少,因为房产政策调控的缘故,总量少了40%~50%。”
“信誉好的建筑商可以向材料供应商要求一部分的材料垫款,现在生意不好,资金短缺,很多建材商是不敢赊材料的,他宁可价格卖得低一点,也要把这种风险释放掉。”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转战商业地产?
“建筑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除非你有比较高的建设水平,可替代性较差,可以取得比较高的市场利润率,常规建筑商的利润率最多就是5%~8%。但商业地产建筑商的利润则较高。”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商业地产限购相对少、金融支持多,成为开发企业的关注点,也因此成为建筑行业的“香饽饽”。
因为涉及到的技术性、专业性更强一些,技术安装这些分支带来的利润比纯粹的土建要高,据该人士透露:“总体利润率可以达到10%左右。”不过对于商业地产给整个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上述人士认为还是很有限:“技术安装从体量或是营业额角度总体都不如土建多,商业地产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里面只是很小的分支,所以相对总量来说,肯定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
楼市低迷 建筑建材商遭殃(2)
2011-08-23 | 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