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房“路演”
8月17日,住建部已出台关于二三线城市的住房限购标准,并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报所辖区内各城市的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情况,并据此作出决策。与此同时,银行体系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开发信贷,房产信托叫停。新一轮调控即将拉开序幕。
8月第二周,成都楼市供应面积为18.69万平方米,较上周上升4%。成交量为11.6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0%。供应持续上升,成交下行幅度较大。供应环比上升4% 成交量暴跌30% 。
郁郁不振的楼市,始终没有“喘息”机会。交易放缓,现房大量涌现,考验着开发商的综合实力。
无奈之选
如果不是成交量下降,如果不是调控政策持续出台,如果不是存量房持续增加,相信大部分开发商绝对不会以现房销售,从而失去以小博大的机会。
“只要有一百万,就可以当开发商,拿地修房子”。这个坊间笑话是对期房销售模式的莫大的讽刺。“空手套白狼”,以此来形容期房时代的营销模式绝不为过。对开发商而言,以往的期房销售模式启动资金少、开发风险低。以至于楼市疯狂的前几年,喊出了人人都来当开发商的口号。
然而2011年的楼市却发生了巨变,期房销售模式独霸的时代遭受到严重冲击。不论是从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来看,现房销售模式是市场的必然:首推原因国家调控。在顶住上半年国家楼市调控的影响之后,下半年所释放出的政策信号并未放松。其次是银行银根紧缩,贷款额度减少,开发商资金链受到威胁。银行放款慢,购房贷款困难,开发商资金难以回笼。第三是库存量加大。上半年,成都房地产成交量大幅下滑,直接导致存量房激增。据世家机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7月26日,成都主城区住宅存量突破600万平方米。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成都楼市,大部分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更加理性化,观望情绪浓厚,绝对不会盲目下手。
当以上问题同时作用于市场,现房销售模式的出现已成为必然。现阶段,现房销售模式的大规模涌现,是开发商被动的行为,无奈之举。也就是说,开发商是“被现房”的。沦为“被现房”,是当前的市场形势所致,但也反映出当前开发商的痛楚。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常务理事蒋晓东表示,目前出现“被现房”情况对开发商非常不利。开发商最初定资金计划时,大多按照期房销售的方式来组织和安排资金,直白点就是以小博大,但是“被现房”将导致资金成本增加很多。调控又导致楼市销售速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与购房者进行价格拉锯的主动性。随着购房者日趋成熟,理性购房已经成为共识,当供大于求的时候,价值规律将起到很大作用。
成效待考
尽管是被迫的,但对于开发商来讲,现房销售也是当前及其恶劣形式下的一种营销手段。现房销售究竟能不能推动成交量上升?很显然,这比较难。
|
成都"期房时代"受挑战 "现房销售"或将来临(3)
2011-08-31 | 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