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传出了关于停建经济适用房的消息。有报道称,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已表态,在保障房的建设中,未来将逐步降低经适房、限价房比例。而业内对此的解读是,未来广州新增保障房可能全部为公租房,停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就此认为,经适房和限价房离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不会太远了。(8月24日《上海证券报》)
建设经适房,一度被视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捷径而推广,但围绕着经适房的建造、分配,各地不断地出现丑闻,有官员公务员申购经适房,有开宝马者申购经适房。这种乱象的背后反映的是经适房所面临的制度困境。经适房是政府和开发商让利推出的一种限价房,但它仍需要申购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即使是按照政策规定,经适房的消费对象也不是真正的低收入乃至无收入者,它所能解决的只是漫长的民众收入梯级中的一级,因此它不可能真正起到缓解城市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作用。显然,政府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倾斜于整个购房群体中并不是最底层的一个特殊群体,这是有违社会公正原则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适房在某些人眼里,俨然已经成为一块肥肉,在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的当下,公职人员和有关系的人员参与经适房申购,甚至公然打出“团购”的旗号,就不是一件十分让人感到突兀的事了。
经适房在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旗号之下,曾被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都确立了建造多少经适房的目标。但是这种通过拍脑袋得出的决策往往与实际脱节,使经适房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以上海来说,为了让更多家庭进入购买范围,政府制定的申购标准不断放松,导致一些在住房上并不很困难的家庭也能购买到经适房,使经适房的意义出现变异。前不久有媒体探访上海已交付使用的三个经适房小区,发现真实的入住率只有30%。而在大量经适房空置的同时,是大量连经适房都无力购买的低收入和无收入者仍处于望房兴叹的困境中。
经适房面临的这种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既违反了市场化原则,又违反了广义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原则,也就是兼顾住房的居住型功能和投资型功能的共同发挥,一方面积极发展商品房,另一方面则应考虑到低收入和无收入者的实际问题,利用政府的力量来保证他们的居住需要,但政府提供保障房必须注意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能破坏社会公平。说到底,经适房制度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一种产物,由政府包办了本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它面临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困境,便是必然的了。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已意识到了经适房的问题,并且准备让其退出保障房领域,这有利于理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的住房消费应建立起有条理的梯级结构,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需要,而在这个“消费链”中,经适房是找不到它的合适位置的。必须指出,在目前的房地产调控中,商品房的开发在土地供应、银行信贷等方面受到了多重限制,这虽然有利于遏制开发商的过度膨胀,却使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受到了遏制,从整体上看并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和谐发展。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原则,公租房、廉租房等安居性住房的建设应大力推进,在这同时也不必偏废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作为政府来说,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保障房的建设上,至于商品房建设,则应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可以考虑减少干预。让有力购房者购买满意的商品房,先行实现提高居住质量的目标,让无力购房者能够住上公租房,分享现代化生活的快乐,从而构建起房地产市场有次序的梯级消费结构。 |
经适房已变味 退出有利于理顺房地产市场
2011-08-25 | 京华时报
- 上一篇:调控政策不断加码 房地产业出路何在?
- 下一篇:对房产证加名征税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