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十大召开、北京冬奥会举办、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神州十四号发射、三年抗疫告一段落,国内外发生众多举世瞩目的大事,可堪载入史册。中地会梳理2022年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事件一:房地产业政策预期率先向好,继12月6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透露出供给端将提供更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释放需求端消费潜力的信号。尽管依然存在“房住不炒”的表述,还首提“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但从中央高层和各部委解读中可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是当务之急,使房地产在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事件二:金融端春天正在来临,“一行两会”三箭齐发,融资端尝试恢复“供血”,房地产行业股权融资12年以来首次恢复放开。2022年12月,60余家银行向100多家房企密集意向授信约4万亿元。尽管意向授信真正落地难,但在侧重优质房企基础上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金融端政策的落地问题已引起高层关注,虽尚需时日,但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尤其是优质企业将率先体验到暖意。
事件三:“三高模式”逐步被摒弃,所谓“百强”虚大伪强引起警惕,掀起新一轮暴雷潮,并衍生“保交楼”和“停贷潮”问题。众多因素叠加引发本轮房地产业的下行期,但导火索是以恒大等为首的部分企业自身长期积累的问题暴露,并牵连行业和上下游企业深陷困局,直接引发各地预售资金监管的过度收紧。继恒大后,2022年,包括世茂、融创、绿地、中南建设、融信、富力等出现流动性困难,新的房企暴雷潮还波及到旭辉等房企。随之而来的是,2022年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保交楼”。为了社会稳定大局,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保交楼”专项借款和稳楼市纾困基金,化解已售逾期楼盘的交付问题。
事件四:市场总体大幅萎缩,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超20%。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接近18亿平米,2022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仅约12亿平米,预计全年将创近6年最低。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下降近10%,创历史新低,在近年增速回落基础上更进一步,变成显著的负增长。具体到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下降的更多。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接近40%。严峻形势下,各地因城施策在政策框架内展开一定程度的“松绑”,但效果有限、力度有限,缺乏统一的协调。
事件五:土地出让金首次出现严重负增长,影响到举步维艰的地方财政,集中供地有所调整。2022年1-11月,国有土地出让收入5117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451亿元,全年预计降超20%。热点城市的集中供地,流拍率不断上升,少见民企身影,仅上海、杭州等成为为数不多土拍表现相对较好的城市。以广州为例,2022年集中土拍收入下降557亿元,目标完成率仅58%。与此对应的,地方减税降费、卫生开支的大幅上升,科技投资的增长,加剧了财政紧张。随着22城中多个城市未完成供地计划,部分城市开展更为灵活的供地方式,增加了供地批次。
事件六:着眼于正本清源、去伪存真的房企健康评价体系课题研究结题,尝试扭转目前普遍“以大为强”的错误观念,科学、客观、真实反映房地产企业健康情况。由中思拓研究院发起,在专家委员会专家指导下,课题研究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反复研讨、修正和论证,建立了“不以规模论英雄”的健康评价创新模型,时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关键期,助力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决策参考。以数据为基础,结合一线的专业实际经验,以作为市场主体的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扭转当前企业评价的极度混乱状况,虽一直尚未公开,但必将深远影响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凸显真正健康的企业,重塑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信心。
事件七:22家企业入评“广东地产资信20强”、“深圳地产资信10强”,持续21年的资信评审开启新篇章。2022年度的资信评审守正创新,通过数据赋能,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得到央媒和众多权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22家资信强企中,18家10届以上入评,占82%,既展现了优质企业的发展稳定性,也证明资信评审的客观性。与之相比,两家机构纯以规模评定的“百强”,2020年的“暴雷”率分别为16%和19%,2021年暴雷率分别为13%和17%,近3年约40家左右的所谓“百强”企业出现实质违约,“百强榜”近乎成为“暴雷榜”,近3年“百强”在榜率极为不稳,仅分别为27%和46%(占近年曾上榜企业总数的比重)。
事件八:二手房成交参考价逐渐“名存实亡”,绝大多数地方已实质性取消。自2021年2月,深圳率先推出二手房参考价以来,并与银行按揭贷款挂钩,全国多个城市陆续予以响应,但目前除上海和深圳外,其他城市已不再执行。“二手房参考价制度”虽广州、东莞等并未发布官方的取消政策,却逐步失去效力。自2022年初,广州就有不少银行已经按实际成交价发放房贷。不仅仅是二手房参考价,新盘的限价、土地出让的束缚等一系列政策都在实际执行中逐步根据形势调整。
事件九:保障性住房建设增量扩容,热点城市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21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其中涉及住房的领域中,很大程度上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形式上有: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萎缩,政策从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转为同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无论是长租、刚需,还是改善性住房需求,皆为人民群众的合理住房需求,都得到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增量扩容,也毋庸置疑。
事件十:购房按揭利率降低至史上最低,全年首套房累计下降140个基点,二套房下降90个基点。2022年末,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4.17%,二套房为4.95%,皆接近房贷政策利率下限。部分地区首套房商贷甚至降低至3.7%。多城宣布公积金贷款也将在2023年初调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增长率降低,将降低十几、二十年后未来房地产业的需求。2022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人口数量为141260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5338万人,年均增长593.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4%,人户分离人口比例提升。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净增人口、人口出生率已创新低,2022年的人口增长情况尚未公布,在疫情冲击下,人口增长并不乐观,预计2023年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2022年3月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三孩家庭住房需求的配套政策尚有较大空间。房地产业市场的最终空间还是取决于人口。
|
2022年中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2023-01-04 |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9 月份广东房市持续承压 多地触及年内成交低点 24-11-20
·上半年超五成上市房企亏损 近七成销售额降超 40% 24-11-20
·8 月份广佛等 7 市成交环比降超 20% 5 市同比正增长 24-09-04
·7 月份广东多数城市成交环比回落 12 个楼盘成交超万平 24-09-04
·上半年广东省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同比降73% 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