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与旅游、休闲、购物市场的繁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楼市的惨淡。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地楼市成交量依旧处于谷底,一些二、三线城市楼市也感受到了凉意。以北京为例,今年国庆七天假期,北京住宅成交总量为1039套,相比去年国庆长假的成交量下跌了22.8%。
“金九银十”是中国楼市的传统旺季,当交投低迷成了9月楼市的主旋律,而“银十”开局依然不力,楼市路在何方?
从楼市规律来看,一般是量在价先。一、二线城市成交量的变动又具备风向标意义。在这些城市,由成交量低迷进而引发价格松动,往往预示着楼市下行的开始,资金链断裂是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资金供给与房价的关系就在于,开放商手中钱越多就越有定力捂盘不降价,反之就要走降价促销回款的路子。一段时期以来,开发商资金链趋紧是不争的事实,以“金九银十”的热销缓解这种状况的愿望破灭,又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过看眼下,虽然成交低迷,库存高企,加之融资困难,已对房地产商形成强大压力,但总体上,房价深度调整的迹象并不明显,消费者买房不积极,大多数开发商暂也无意实质性降价,供需处在胶着状态。这与买卖双方的观望心理有关,人们也都在观察政策的走向。
自去年9月国家出台“新国五条”开启楼市调控的大幕以来,限购、限贷、房产税、保障房、监督问责等等调控措施多方发力,大大打击了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令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对房价的进一步下行充满期待,而开发商除了资金还能支撑外,也在赌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可持续。因而,有限的降价往往有投石问路之意。毕竟,2008年末,大量的房地产商也曾危在旦夕,但政策回暖却使他们起死回生,以致直到今天许多企业都还有硬挺的底气。
不过2008年的那一幕很难重演。尽管楼市仍在胶着,但整体来上说,下行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从目前政策释放出来的信号看,控制高房价的预期仍将持续,这将根本决定楼市的走势。其次,从供求关系上来看,在供应层面,去年以来土地的大规模供应、高开工率增加了楼市库存,国家也增加了保障房的供应量,这都有助于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在需求层面,投资投机需求受到极大抑制,购房者“羊群”效应不再,自住型购房者出手要慎重很多,供求关系已大不同于以往。
而从历史经验看,楼市成交量持续“冰冻”3个月以上,房价便会开始松动。“新国五条”出台迄今一年来,虽然房价依然坚挺,但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已迭创新低,二手房交易也萎靡不振。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开发商开始加速推盘,并尝试优惠打折,这种情况下,购房者都不买账,若无特殊外力推动,指望在接下来的日子能咸鱼翻身更绝无可能。这让人想起了2008年的楼市走势,正是在经过近一年成交量持续萎缩,尤其是9、10月的销售疲软之后,迎来了房价的实质性下降。
现今楼市和2008年有很多相近之处,但调控政策已不会轻易逆转。因此,虽然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像当年那么令人紧张,大部分开发商的资金比那时宽绰,从全国范围看,限购城市的有限也让他们有回旋余地,加上依然旺盛的真实住房需求和在高位震荡的通胀率,都很难使房价在短期内出现深度调整,但只要调控不放松,成交量起不来,开发商的资金链就会愈益趋紧,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降价保量,换取现金以备“过冬”,进而导致房价走低,也就不可避免。
这些年来,中国楼市降价预期每每落空,“越调越涨”让房地产回归理性几成笑柄。但这次,“狼”可能真的来了。 |
金九不“金” 银十难“银”
2011-10-11 | 大众日报
- 上一篇:一些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的做法及启示
- 下一篇:佛山楼市“限购令”为啥没hold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