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约1.8亿㎡,均价2350元/㎡,同比增16.3%,处年内较高水平。其中,7月全国53个重点城市楼面均价3030元/㎡,环比涨28%,同比涨59%,均价创年内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总价排名靠前、占地面积较大的地块通常是被大型房企拿下,楼面价最高为28497元/㎡。土地成交单价排名靠前地块大部分却被中小房企拿下,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楼面价最高超5万元/㎡,房企拿地策略分化日趋明显。
房企拿地策略分化 中小房企频繁高价拿地
据统计,截止8月25日,今年楼面价地王是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商服地块,楼面价高达51046元/㎡,6月被吴中经济技术发展公司以5550万元竞得,该地块占地仅1812.1㎡,建成后预计均价超7万元/㎡。此外,在土地单价成交排名前20名中,中小房企占16家,楼面均价31523.6元/㎡。其余高价拿地的大型企业也并非专注房地产开发的龙头企业。
在总价地王方面,由于地块面积大,对企业要求高,所以排名靠前的地块基本被大型房企或央企、国企拿下。数据显示,截止8月25日,全国总价地王为华润以109亿元竞得的深圳前海6.18万㎡商业地块,建筑面积超50万㎡。在总价地块前7名中,其中6幅均为万科、绿地、中海等大型房企竞得,楼面均价仅13977元/㎡。
中小房企资金承压 行业集中度提高
数据显示,在已公布半年报的65家房企中,15家营收下降,24家净利润下降,其中大部分是国兴地产、宋都股份等中小房企。
事实上,随着近年调控逐渐深入,中国房地产业两极分化现象愈加明显。万科、中海、碧桂园等大型房企,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在融资、拿地、销售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市场份额逐年递增。据统计,万科、中海、雅居乐等十大房企上半年拿地金额约1019.5亿元,占据全国市场份额近10%。
与此同时,中小房企由于实力有限,近年在拿地上更倾向于三四线城市,但这些城市盈利空间有限,现在库存较大,楼市基本处于买方市场,加上银行偏好大型房企,小房企融资难,资金普遍周转不畅,所以不得不以价换量,导致企业利润出现下滑,资金链持续绷紧。
鉴于此,中小房企今年开始转向利润较高的一二线城市,但因资金实力有限,大面积地块很难和大型房企竞争,所以冒险争取总价低、面积较小、楼面价较高的地块。
但在楼市调控趋紧,房贷利率上升、公积金贷款额度紧张等影响下,市民购买力有限,房价难大幅上涨。中小房企获取高单价地块后,或将做成高端项目,但这并不契合国家支持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政策,调控下项目很可能很滞销;若建成普通商品住房,定价太高,销售将不畅,定价太低,公司很可能亏损,企业难以为继,从而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
房企拿地策略分化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3-09-10 | 中地会 徐瑞文
- 上一篇:旅游地产叫好不叫座 房企需转型升级
- 下一篇:地王背后:成长型房企高成本融资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