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各界承认与否,中国房地产市场从新一轮调控以来,一直行走在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通道中。高负债的房企受到考验,主流房企在想方设法降价去库存、降低负债率。
美国QE3推出后,本报记者采访的数位国内外经济学家及学者认为,QE3与前两轮量化宽松明显不同,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有限,推高房价更不太可能。
国内信贷扩张有限
多位经济学家指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就业,是美联储QE3出台的主要目的。
“QE3的实施会不会导致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我认为不会。”德国哥廷根大学助理教授于晓华说,美国股市已恢复到危机前,占经济90%的短期投资行业表现非常好。从长期来看,如果美国房地产回升,经济恢复增长,中国资本反而会大量涌入美国,加大中国经济的困境。
这或许是万科等房地产商进军海外市场的原因。万科总裁郁亮表示,万科已开始将目光瞄向海外的华人市场,首选美国。万科美国业务推进小组已经成立。
针对美国QE推出将推动我国房价上涨的观点,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健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方面,即中国央行拥有选择权,在美国QE出台后,可以选择不跟进“印钞”。比较2009-2010年外汇储备增速和M2增速可以看到,外汇储备没怎么增加而M2猛增,说明货币发行是内部信贷扩张造成,而非美元流入。这才是中国前几年通胀的真正原因:央行为刺激经济印了大笔钱。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也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变化,决定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他分析,QE3推出后,我国央行或以更为审慎的方式来平衡QE3的冲击与影响,以保证房地产调控方向不改变。
实际上,国内信贷扩张的空间已有限。我国国内信贷余额占GDP比重早在2010年已达到150%,并在继续上升。而美国仅略高于100%。
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信贷扩张的危险在于扩张的规模和速度。此外,杠杆率的快速攀升发生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而举债的主体则大多为地方政府及其投资平台。这两点都令人颇为担忧。预计未来几年银行信贷的增长将慢于名义GDP。
这意味着,央行已不可能像2009年那样跟随QE大量发钞。9月25日,央行公告,当日进行了两期逆回购操作,2900亿元创历史最高。分析人士称,这意味央行希望用信号意义较弱的方式促进松动货币流通,也使得市场的降准预期进一步推后。
此外,企业举债的空间亦有限。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指出,2011年中国企业的负债占GDP比重已达107%。而OECD(经合组织)企业的负债如果占GDP的90%就很危险了。
去泡沫化长期持续
回到房地产市场本身,成交已现乏力,滞涨特征隐现。
据统计,截至9月16日,全国主要的54个城市楼市住宅总签约为119581套。环比8月同期下降11.6%,但不少城市的房价则继续上涨。8月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上涨的有36个,超过5成。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张磊认为,央行三季度例会并未传出货币进一步宽松的明显信号,国家仍将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偏紧的信贷政策。
“中国的房地产市产泡沫正在爆裂的火山口,这么高的房价,聪明的投资人不会不知道风险。”于晓华直言。内地楼市的外商投资在大幅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293亿元,同比大降53.7%。
新加坡凯德置地中国区总裁廖茸桐对记者说,去年至今这一轮的调整中,不光是外资,一些比较小的民营企业也在撤出中国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现在可能是洗牌的一次机会。
曾在日本留学的于晓华长期关注内地楼市。他认为,日本和中国都是因为固定汇率下的出口顺差,导致了大量的货币发行,使得流动性泛滥。日本1986年为了应付日元升值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实施大规模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中国2008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同样采取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泡沫之源,都是流动性过剩。2010年开始,中国房地产调控踏上去泡沫化的征程。
与QE3相关的另外一个对房价影响巨大的因素是人民币汇率。于晓华认为,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企业更加危险;由于天量人民币的流动性,通胀率高企,中国的生活成本不比西方低,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形成。
北师大金融学者钟伟担心的是,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不太成功,如果没有坚定的深化经济改革的决心,则汇率的波动,带来资本大幅度的逆转,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
美国QE3搅局中国楼市:难阻去泡沫化进程
2012-09-27 |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