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的完工应该重新定义:房子封顶不算完工,配套做好了、入住提高了、百姓住上了,才算真正完工
深圳今年首批安居房项目推出后,一些申购家庭弃购了。地理位置不佳、公共服务配套欠缺,是购房者放弃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遭遇的这种尴尬在其他城市也不鲜见。保障房好不容易盖好了,收入较低的老百姓确实也缺房子住,但弃购还是发生了。为什么呢?
为了实现大批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的迫切愿望,中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建设各类保障房3600万套的目标,对各地建成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立下“军令状”,确保完成。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地方只顾着完成数量指标,规划的科学性不够,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忽视了目标群体的生活成本,这往往是弃购现象的根源。老百姓一算大账,买着容易住着难,不比买商品房划算多少啊!
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我国保障房数量得到大幅增加,这时,工作的重心就应该从促数量逐渐向促入住上转移。要抓有房住,更要抓住得进、住得好。去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2013年,要着力加快保障房配套设施建设,做到配套设施与保障房工程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确保已竣工保障房能及早投入使用。
保障房是一项惠民工程。房子入住率低,意味着有住房需求人群的困难依然没有解决,也意味着花了宝贵资金建成的房子的空置和浪费。哪怕走了九十九步,差最后这一步,惠民的目标就成了空中楼阁。购物容易、生活便利、交通方便、配套完备,这些就是关键的最后一步,迈不过去,前边就有白走的危险,应该引起重视。
不妨树立这样的理念:楼房封顶不算完工,配套好了、入住率高了,才算真正完工。
不妨建立这样的机制:将保障房入住率列入考核机制。例如在陕西,入住率不但要考核,而且是各项考核指标的首要指标,比重占到15%之高。这是对症下药之举,值得赞许。
有机制作保障,才能搭建起有需求人群和保障房之间的那座桥梁,让保障房建得好、住得上,避免“看起来很美好,选起来真纠结”的再次发生。
|
保障房弃购频发或因地方只顾数量忽视质量
2013-07-24 | 人民日报
- 上一篇:深圳前海开发将在楼市投下一"原子弹"
- 下一篇: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减半保障房可能缺血